乐山大佛导游词介绍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巡游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沟通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学问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探讨的文体之一。以下是我整理的乐山大佛导游词介绍,欢迎阅读参考!
乐山大佛导游词介绍
游客们,大家好!我就是你们今日的导游,我姓洪,大家就叫我洪导得了!今日我带大家参观的是四川省乐山市的乐山大佛……好!我们到了。走进大门,我们就来到了一座小山脚下。首先映入你眼帘是两尊巨大的佛像,被古代的能工巧匠栩栩如生地雕刻在山上,活灵活现。那么陡峭的山岭,就是现在的人们也不肯定能造出这么完备的艺术品来,古代修筑佛像的人们又是怎么造的呢?真是鬼斧神工啊!
告辞了两尊大佛,我们又来到了“藏佛洞”。为什么叫藏佛洞呢?因为在古代曾先后好几次发生了“灭佛行动”,人们毁坏文物,烧掉寺庙,屠杀僧人,很多佛像也被破坏了。僧人们为了爱护这些佛像和文物,将他们藏到一个洞中,待风波平静之后再搬出来。在这些灾难中,藏佛的僧人无一幸免,直到很久以前,有人无意之间发觉了这个有佛像数尊、文物百件的洞。走进洞中,第一个望见的是一尊千手观音像,神情肃穆,多少只手数不胜数,每只手上都各有一件法器,胸前托着一只净瓶,里面插着几条柳枝,唯妙唯肖。菩萨两旁是两个大佛守护神,两人一人手持禅杖,一手持法器,神态肃穆,好像谁敢对大佛不敬,他就毫不客气地给他一下子。
走出藏佛洞,我们绕过一座座楼阁,就来到了山顶,你们看,这里真是人山人海,游人如织啊。在这里,我们可以望见大佛的头,你们看,有好多好多个螺髻,数也数不尽,缝隙处满是青苔,可见年头非常久远了。来到山下,我们才能看到大佛的“庐山真面目”,不能不感叹:真是一尊大佛啊!大佛的头与山顶平齐,神态庄重,耳朵长三米多,比一辆汽车还要长。大佛呈直坐式的,临江而坐,双手平放在膝盖上,手上可以站十几个人!大吧?难怪人们说,乐山大佛了不得,可真是“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
乐山大佛是古代劳动人民才智的结晶,多少人民的血汗和才智,才凝聚成这宏伟壮丽的乐山风景啊!好了,今日我们巡游就结束了,祝大家开心!
乐山大佛导游词介绍
Hi,大家好,我就是你们的导游,我叫鲍佳依,欢迎你们来参观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的历史有一千多年了,尽管大佛崖壁上数百种石刻,数千尊造像风化严峻,但从幸存的部分石刻中,犹能窥见盛唐风貌,其工艺之精妙,堪与甘肃墩煌,洛阳龙门和山西云冈等地的石刻辘美。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峨眉山市东31公里的乐山市郊,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崖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态,造型庄重,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奇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筑的至唐德宗贞元19年完工,历时90年。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鸟龙山,巨型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盛区范围,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著名遐区的风景,旅游盛地。
第 4 页
乐山大佛导游词介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