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四组设计
所罗门四组设计定义:
以最简单的形式把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和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组合起来得到的一种新的设计,是由所罗门(Solomon,1949)首创,故称为所罗门四组设计(Solomon four group designs)。
其设计模式如下图所示:
RG1 O1 X O2
RG2 O3 一 O4
RG3 — X O5
RG4 — — O6
2021/6/18
2
所罗门四组设计模式如下图所示:
RG1 O1 X O2
RG2 O3 一 O4
RG3 — X O5
RG4 — — O6
实验研究的符号系统:
R——Random随机选择与分配被试;
G(S)——被试组,用下标表示组别;
X——自变量,即实验处理,用下标表示不同自变量水平,即不同处理;
O——Observation观测值,用下标表示各项观测结果;
— ——表示对控制组未给予实验处理,或给予实验组相对照比较的条件。
2021/6/18
3
该设计有4个组,包含控制组、实验组各两组。其中,组1和组3是实验组(接受的实验处理是相同的),组2和组4是控制组。实验组和控制组中各有一组接受前测,实验结束对4组都进行后测。每组被试都是随机分布的。(当只有一种实验处理时,X就无下标。)
所罗门四组设计模式如下图所示:
RG1 O1 X O2
RG2 O3 一 O4
RG3 — X O5
RG4 — — O6
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后测得分可确定实验的效果。同时,前测影响后测得分,前测与实验处理相互作用都是可能的。也就是说,实验处理的效应对前测过和没有前测过的组是不同的。
2021/6/18
4
所罗门四组设计
R1
R2
O1
O3
-
X
O2
O4
R3
R4
-
X
O5
O6
2021/6/18
5
例:教育心理学家在做一个有关看解决问题的电影对年轻人逻辑推理测验成绩的影响的研究。研究问题陈诉如下:
关于观看一场解决问题的电影对年轻人逻辑推理行为影响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家决定用所罗门四组实验设计,应该怎样设计呢?你知道吗?说说你的步骤。
2021/6/18
6
教育心理学家的所罗门实验设计
选32名教育心理学班级注册的大学高年级学生,看一场30分钟的电影。32名学生分成4组,每组随机分得8人,实验组G1和G3及控制组G2和G4。首先,实验组G1和控制组G2组中的16名同学同时进行前测。第二天,实验组G1和G3的16名同学看电影。之后,对所有32名同学进行后测。前测和后测平行进行但参加的是不同的逻辑推理测验。如下图所示:
2021/6/18
7
GR1
实验组-前测
GR2
控制组-前测
O1
O3
不看电影
(——)
看电影
(X)
O2
O4
GR3
实验组-不前测
GR4
控制组-不前测
-不看电影(——)
看电影(X)
O5
O6
随机分组
前测
后测
2021/6/18
8
所罗门四组设计总结:
特点:(1)随机选择被试和分组;
(2)前组有两测,两组没有前测;
(3)一个前测组和一个无前测组接受实验处理;
(4)四个组都有后测。
▇优点: (1)可以将前测的反复效应分离出来 综合以上
两种设计的优点,克服二者的缺点;
(2)实验者等于重复作了四个实验可以作出四
种比较。
(3)能使研究者检验前测带来的可能的效应。
▇局限性:(1)很难找到四组同质的被试;
(2)需要大量的样本,被试的数目多时,
数据分析比较困难,研究者须付出很大
的代价,缺乏实用性。
2021/6/18
9
The end,thank you!
2021/6/18
10
所罗门四组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