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示儿》两首诗,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两首诗歌。 本单元以 “爱国” 为主线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爱国者的形象, 让学生体会作者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使学生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受到熏陶和感染。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唐代宗广德元年
763 年)正月,叛军首领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
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 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 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
首脸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 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 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爱国之情,这一点是相同的。但两首诗还应让学生明白不同的表达方式:《示儿》是通过“悲”(“但悲不见九州同” )盼望祖国统一表达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 ,听到祖国重归统一“喜欲狂”表达的。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祭、巫、涕、洛。
3.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理解这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诗的意思。
4.掌握古诗“抓重点词句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和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难点:指导学生在叙述诗句意思时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 把倒装句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调换词语顺序。
【课时安排】 2 课时【资料链接】
杜甫( 721-770 ):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他比李白小十一岁,两人友谊深厚,创作成就各有千秋,难分伯仲,中国文坛上称“李杜”,一为“诗仙”,一为“诗圣”。杜甫一生写了很多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五百余首。他的诗宛如一面镜子, 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现实生活, 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洋溢着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被推崇为“诗史”。
陆游( 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 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安史之乱:公元 755 年,安禄山趁唐朝政治腐败,在范阳发动叛乱,叛军南下攻占洛阳、长安,唐朝大将郭子仪等率军平叛。后来,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又起兵反唐。直到 763 年,唐朝才平定叛乱。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词“涕、洛” ,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
4古诗两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