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实例.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实例一、导入新课,初识苏州园林。 1. 教师出上联, 学生对下联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全国园林之全豹(三副对联由浅入深、由远及近。以这种方式导入课文, 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又突出了苏州园林的地位, 使学生对本文的说明对象———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有初步的认识。) 教师总结: 第一联,盛赞了苏州园林的美丽,第二、三联,写出了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 。( 要求学生划出标本一词,理解“标本”的含义, 幻灯片板书。) 。由陈从周《中》:“中国园林如画如诗, 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 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引出, 并简略介绍苏州园林特点、数量以及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基本情况。“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第 21届会议对苏州古典园林的高度评价。( 以上文字及四大名园图片都制作成幻灯片, 教师一边介绍, 一边展播。教师介绍苏州园林, 作必要的内容补充,为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和感知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作铺垫。) 二、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视频资料的解说词为课文内容概括, 其中 1、2两段为原文,时间大约 6分钟。如果全文录读,太费时。) ( 1)这篇课文是介绍苏州某个园林的特点的,还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艺术特征的? (2 ) 苏州园林凭什么成为全国园林的标本?为了追求艺术效果, 苏州园林的设计师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在哪些方面下了工夫? ( 播放苏州园林风光写实视频,形象的画面与概括的介绍互为补充,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得到美的熏陶,又不露斧凿痕迹地达到了文本内容与课外延伸的融合。) 。这个部分的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小问题: ( 1)这篇课文是介绍苏州某个园林的特点的,还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艺术特征的?让学生明确:本文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的艺术特征的。( 2)文章哪一段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的艺术特征的? (第 2 段) (3 ) 苏州园林凭什么成为全国园林的标本?为了追求艺术效果, 苏州园林的设计师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什么?苏州园林的设计师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幻灯片板书:完美的图画。) (4 ) 为了达到“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目的, 设计者和匠师们又是从哪些方面下了功夫的?请同学们找出来并大声朗读。学生找出“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这四个句子并朗读。( 幻灯片板书)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板书: 标本——完美的图画—----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映衬( 这四个小问题环环相扣,简洁而重点突出) 教师补充什么是图画美。(因为课文有十多处提及“图画”、“中国画”、“画意”等词,所以必须让学生明白, 本文的图画美是指“中国画”的布局、立意、线条、色彩之美, 同时也使苏州园林的特点根植于学生心中,以让学生获得一点鉴赏审美的知识。) 最后,以四个“讲究”统率哪几个段落( 3—6 段) ,引出第三个教学环节。三、重点研读,把握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 1. 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3- 6段, 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方面探索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原因( 既可独立探究也可小组合作, 或互相探讨, 或询老师, 画出关键词句, 并进行圈点批注) 思考: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如何创作这幅完美图画的?苏州园林的美究竟有什么特点? ( 此为主问题) (通过此问题的探索,使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苏州园林的特点有全面的了解,也对欣赏园林艺术的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训练, 要巧妙地插问, 承上启下, 使课堂教学流畅,教师可对学生的回答稍作补充评论,既起到点拨作用又提高学生的认识。语言是文章的灵魂,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准确而充满情趣。要把探求苏州园林的艺术之美与品味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结合起来,以体现语文课堂的本色。③对于文章提到的艺术特点的品析,应随即播放相应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消化。) 交流内容预设: ( 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自然之趣(此处主要扣住“绝不讲究对称即可。) (2) 假山池沼的配合有“入画之感( 这一部分重点研读, 为学生精读文本提供范例, 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A、假山的特点假山的总体特点: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实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136 KB
  • 时间2016-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