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 识 点 总 结 :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原因: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介质传播出去。 真空不能传
声。
3、声速: 340m/s (没有特别提示的情况下都视为该速度)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声音在 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4、 真空不能传声
二、乐音
乐音 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响度和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物体在 1 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为赫兹( Hz)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 频率 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人发出的声音频率范围: 85Hz~ 1100Hz 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20Hz~ 20kHz。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响度跟发声体的 振幅 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减小声音的分散可以增大响度
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
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就是由于它们的 音色 不同。
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三、乐音和噪声
1.区别:( 1)从物理学角度看; (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2.减小噪声的途径: ( 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 ( 3)在耳朵处减弱――
隔声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
2、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 C= m/s= km/s ;
光在水中的速度: ×10^8m/s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 ×10^8m/s 光在冰中的速度: ×10^8m/s 光在空气中的速
度: ×10^8m/s 光在酒精中的速度: ×10^8m/s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 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 时,一部分光被 反射回原来 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 , 法线居中 , 两角相等 , 光路可逆 . 即
: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3、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1)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等大
3)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等距
4) 像与物体相对平面镜对称。
★实像和虚像: 实像: 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三、光的折射定律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