鲛人在岸对月流珠胡安华——郭沫若《静夜》赏析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几点疏星天河何在? 远处的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这首如宋词小令一样的新诗,让人读来,诗味甚浓,满口生香。此诗写于作者东渡扶桑期间, 作为一个远离故土之人, 感怀应该是很浓烈的, 可是作者在诗中却写得很有节制, 他没有用大量的词汇和语句来抒发, 却只用了两小节, 好像宋词的上下阙, 让众多的情怀蕴含于内。可见诗人的技艺了得,匠心独具。第一节,“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几点疏星”近乎对仗的四句, 让人仿佛置身于静穆的月光之下, 又仿佛独自徘徊在乡村的林间小路上, 个中情绪可想而知。不过, 要看到作者说的月光的深意, 月光是淡淡的, 不是朗照, 是景。不错, 又可否是心情? 月光之淡,难道不是作者的心伤神黯? “白云”用“团团”修饰,给人一种堆积之感, 可否是作者心中的块垒? “疏星”用“几点”修饰, 不是更疏了, 且用了一个动词“漏”, 给人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星星’给人一种希望的明示,从整个景来看,这种希望并不明晰,是抑郁的, 是模糊的。心也如这景, 有希望, 但迷惘, 总叫人生更多感慨。第一节, 虽是写景, 但句句却含深情, 是什么情, 无从知晓, 让人悬念顿生。第二节四句:“天河何在?远处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这四句, 应该回答了第一节四句景致中所蕴含的情, 怀亲人, 怀故人, 抑或怀佳人?也许全都有。起头一句“天河何处? ”是问天, 有点苏轼把酒问天, 李白的把酒问月之怀。“远远的海雾模糊”, 看不清, 看不明, 在远远的的所在, 层层海雾升腾, 隐隐约约,
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