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年教案 16 、黄山奇松第四小学六年级周淑霞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3 、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与难点: 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课前准备: 做好课前充分的预习, 搜集有关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游览区的资料。教学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 景色是非常的美丽神奇。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四绝“闻名于世。今天, 我们就一起去游览黄山,领略“奇松”这一绝的独特奇妙之处。二、检查预习课下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完成了本课的预习作业,下面请根据要求,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检查预习情况。 1 、出示检查要求( 1 )小组长检查预习作业,汇报预习情况。( 2 )小组成员分工展示: ( 3 )抽查预习过关情况。 2 、小组讨论不明白的问题。三、学习课文 1 、出示问题:黄山的松树“奇”在哪儿? 2 、学生朗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谈自己的理解。 3 、大屏幕出示相关的语句,感情朗读。 4 、请你欣赏。大屏幕出示黄山奇松的图片。 5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小组展示朗读。四、达标练习 1 、按课文内容填空。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 )了。楼前悬崖上有( )()( )三大名松。迎客松( ) ,枝干遒劲,虽然( ) ,却仍然( ) ,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 ) ,热情地欢迎( )的到来。陪客松正对( ) ,如同一个( ) 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 )黄山风光。送客松( ), 枝干蟠曲, 游人把它比作“()”。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 好像在跟游客( )地告别。 2 、练习背诵。五、拓展阅读 1、《黄山奇石》。完成老师出示的填空题。 2 、推荐阅读:主题丛书上的《奇异的黄山》一文。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引入情境(二) 、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去观赏黄山奇松。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带大家去哪观松吗? 2 、下面就请同学们站到玉屏楼上,观看你对面的三大名松。 3 、其实课文对黄山三大名松的描写也非常的美。下面就让我们跟着文字导游再一次领略黄山松的风采吧! 4 、出示自读要求( 1 )大声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2) 选择你最喜欢的, 印象最深的一棵名松, 结合课前所查的资料, 抓关键词语,谈谈它的特点,在小小组内进行交流。( 3 )有感情的将你所选的内容读出来。 5 、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6 、全班交流 7 、指导朗读: ①、课前, 老师查了资料, 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 可想而知, 这么高大的迎客松, 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 多少风吹雨打,正如文中说它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这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 ③、是的, 黄山上的松太多了, 它们千姿
黄山奇松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