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探究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市、区教委层面的信息化顶层设计和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信息化环境创设完成。
整体来看,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极大完善,数字化校
园建设初见成效,信息化环境基本完备。市教委、区教委已经实施了
一系列的重大教育信息化工程,包括“北京市教育资源网”、“北京数
字学校”、“密云教委统一认证平台”等。
(二)老师们的观念存在的偏差
不少教师将教育信息化简单理解为网络进校园、教师学生有电
脑、投影变大屏的这种想法。同时,在具体的应用方面,信息技术还
没有有效的融入到课堂的关键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中,黑
板搬家的现象较为普遍。
(三)教学资源的运用不足
市、区教委搭建了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且数量庞大,但
教师充分用于课堂教学的较少,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做到可
以与学生可参与互动的程度不够,造成教学资源数量上的极大丰富和应
用上的极度短缺局面并存。
:、智慧建设方向规划
今后,我们将最大程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
教育科研、
师资培训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服务好学生、教师、家长与管理者四类对象,推进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教研和智慧服务四大应用,促进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服务、师资队伍和教育管理五个现代化的实现。
智慧学习:及广泛推广信息化的学习方式,通过信息技术与学
科教学的深层次融合达到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大幅度提升。大力推
进信息技术在青少年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大力推广移动学习、泛在学
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信息化学习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实施面向学习过程的发展性教学评估。
智慧教研:创设良好的网上教学教研环境,建立基于网络的教师协同教研平台,使得基于网络协作教学研究在全校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开展,真正提升教学教研质量。全面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
员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智慧服务:为家长提供智能沟通服务,家长们可随时查看孩子
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及变化情况;及时查收
学校、教师发布的教学、考试、出勤等信息;将孩子的家庭作业完成情
况及时反馈给教师;及时了解孩子是否安全达到学校;学校开放日通
过网络实时查看教师授课情况;为公众提供智慧资源与信息服务,了解
各学校最新信息。
智慧管理:通过建设云平台智能系统,对外界需求进行智能处理,
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智慧水平。为教育管理提供资源配置、数据集成、
信息管理、运行状态监控、教育质量监测等业务支持,实现教育的智能
决策、可视化管控、安全预警和远程督导。建立智慧教育系统的运维机
制,保障IT基础设施、信息化系统的全天候正常运行,为智慧教育提
供运行维护、应用培训等业务支持,保障智慧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智慧校园的发展阶段
智慧校园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应本着“总体规划、分段实施、
逐步完善”的原则来进行。学校应采取“面向过程、应用导向”的思
想,实现从软硬件、管理到教学等各个层面的共同发展,而不是只抓
其中的某些环节而忽略了整体推进。在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不能
仅仅关注信息化项目与单元的建设数量,更要关注信息化应用的质量
和效果。应分阶段、分层次制定各类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总体目标与
阶段性目标,并分阶段进行评价与考核,促进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工
程的各个阶段中都能以应用为核心,整体推进智慧校园各个方面的发
展,从而促进智慧校园建设朝着一个必要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
方向前进。
基于上述原则与思路,我们可将智慧校园建设分为4个发展,
并对每个级别的核心特征进行定义,从而制定一套“智慧校园建设成
熟度模型”。这既有助于学校在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制定阶段性目
标,帮助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分清问题的轻重缓急;又可以为
教育管理部门测量某一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成熟度提供一个有序的
级别和评价方式。
智慧校园成熟度模型各层级的基本特征如下:
初始级(多媒体教学):学校能接入互联网,并有自己的门户网
站;学校购买了一定的教育资源,个别教师制作了一些资源,但比较
零散;学校有多媒体教学环境,并基本普及;信息技术工具基本作为
演示工具使用;教师掌握基本的搜索技巧、演示文稿制作等技能;学
校还没有系统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基本级(互联网接入):学校有智慧校园建设的计划及相应文件;
制定了教师培训制度并分层次的组织全员教师培训;教师通过教育技
术能力初级培训与考核,有初步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观念并在教
学中进行应用;信息技术合理支持了授导式教学;学生具备基本的信
息搜索、获取、集成技能。
变革级(数字校园):各种信息系统的整
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探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