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龙华古村岭南遗韵.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龙华古村岭南遗韵.doc龙华古村岭南遗韵地处罗浮山脚下的古镇龙华, 面积 平方公里, 人口不足 3 万人, 却是广东省博罗县众乡镇中历史颇为悠久的一个。有着浓厚人文底蕴的小镇龙华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虽然地处山林之中, 但这里自古便是土地肥沃、富饶物博, 一条沙河在镇中蜿蜒而过,形似游龙,小镇便由此得名,寓意此地“龙飞凤舞,风华物阜”。在有史可查的这两千多年里, 苏东坡、周敦颐、朱煮、梁启超、江逢辰等诸多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自己的足迹。而散落小镇各处的历史文化古迹更是不胜枚举, 其中远近闻名的有: 南朝梁武帝为了表彰龙华村姑陈妙圆“孝行感天”精神建造的陈孝女祠; 清朝同治皇帝表彰林则徐麾下的一员大将军、龙华籍人关镇国特下诰命而建造的“愈南公家庙”;光绪年问建造的“御前带刀侍卫”李国标家祠; 清朝雍正年间, 手创数百万金的陈百万等。风水福地与古村由来在如此众多的文化古迹当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便是龙华五村古村落。这个占地面积 平方公里,人口 1800 人,素有“罗浮山下第一古村”美名的小村落, 如今已经更名为旭日村。村里每条小道铺设的都是长长的麻石板, 全村大约有 600 间房屋, 都以“麻石半墙, 青砖到栋, 中间铺麻石天井, 两边住房形式一样”为建筑特色。整座古村落呈块状排列, 布局严谨, 气势恢宏, 是一座具有典型明清岭南建筑风貌的古建筑群, 村里还完好保存了 5 座家族宗祠和 16 口古井。建筑物的壁画和诸多雕饰至今仍清晰可见, 特别是古村有两处“灰塑”被专家认为是目前岭南地区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最为大幅、最为久远”的清代灰塑建筑工艺, 代表了岭南建筑工艺的最高水平。在建于清代咸丰六年的洛峰陈公祠中的壁画色彩鲜艳清晰,题书也是铿锵有力让人惊讶。广东文史专家曾到该村落考察, 见聘君陈公祠的木雕画展示了“鹿鹤同春”、“梅兰菊竹”、“麒麟送子”、“罗浮百戏”等丰富精致的画作时, 称道“这样精细的手工雕刻, 能代表当时中,非常有文物价值。”而更具特色的是数百年来古村落上上下下皆姓陈。这个陈姓大家族据说在这里已经繁衍生息三十多代,居住生活于此竟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民间对于古村当年的由来也有颇多传说, 其中流传最广的便是“刘伯温点风水”的故事。传说陈家之所以能在此地子孙繁衍、生生不息乃是与此地“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话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携同军师刘伯温, 坐船沿东江经沙河直上罗浮山寻仙问道。途经龙华旭日圭瓒岭(现名鸡心岭) ,突然见到天空中祥云缭绕, 红光万丈, 百乌盘旋。朱元璋顿时龙颜大悦, 靠岸与刘伯温一同登上圭瓒岭查探。刘伯温登顶之后,纵观四面,环视八方, 远眺连绵的群山忽沉忽耸, 昂视四海, 竟有吞没八方之势, 而眼前沙河宛若游龙, 从罗浮山直奔而来, 转而俯瞰岭下旭日塑里, 龙腾紫气, 前拥罗峰( 即罗浮山), 后依太平( 即太平山), 再拿出罗盘左右摆置后, 刘伯温这位传说中的“堪舆大师”也不禁失声赞叹道:“此乃祥云旭日,钟灵毓秀之风水宝地也!”。据说刘伯温此言恰被山中砍柴的一位陈姓村民听到, 遂回家后旋即带家人亲属从石门楼迁至此地,安居乐业,而这一住便是数百年。陈氏富商与岭南大宅数百年间陈氏家族在此风水福地生活不仅是人丁兴旺, 更可谓是人才辈出。其中最富盛名的要数陈氏第 17 世孙陈瑞龙,在当时的广州以孔雀开屏的形式评比财富时夺

龙华古村岭南遗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xydx666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6-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