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货币需求
第一页,本课件共有26页
第五章 货币需求
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
第三节 货币需求分析的
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
第二页,本课件共有26页
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第三页,本课件共有26页
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分析,后人多用“货币必要量”的概念来表述。假设条件是完全的金流通。基本公式是:
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三因素。
第四页,本课件共有26页
马克思进而分析了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在纸币为惟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26页
费雪方程式
这一方程式在货币需求理论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梯。
以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
MV=PT
第六页,本课件共有26页
费雪虽然关注的是M对P的影响,但是反过来,从这一方程式中也能导出一定价格水平之下的名义货币需求量:
费雪方程式没有考虑微观主体动机的影响
第七页,本课件共有26页
剑桥方程式
剑桥学派,在研究货币需求时重视微观主体的动机。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资产的问题。
每个人决定持有货币多少,有种种原因;但在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总是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对整个经济体系来说,也是如此。因此有:
Md =kPY
第八页,本课件共有26页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投机动机分析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论证,人们保有货币除去为了交易需要和应付意外支出外,还是为了储存价值或财富。
第九页,本课件共有26页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
可用于储存财富的资产有二:货币与债券。
货币是不能产生收入的资产;债券是能产生收入的资产。但持有债券,则有两种可能:如果利率趋于上升,债券价格就要下跌;利率趋于下降,债券价格就要上升。
如果持有债券的收益为负,持有非生利资产——货币——就优于持有生利资产;反之,对货币需求减少,对债券的持有量则会增加。
第十页,本课件共有26页
第五章 货币需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