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诗词鉴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首联抒情: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 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颔联: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典故) 一是“闻笛赋”,一是“烂柯人”通过对受害战友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乡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 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颈联承颔联比喻: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对偶)。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 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赤壁(唐杜牧) 此诗虽为咏史诗, 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 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两句写兴感之由,“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发议论感慨。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 而是反说其事, 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以小见大, 深刻警策。本诗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要有机遇。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 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叙)。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沉浮雨打萍。”( 比喻、对偶) 描写国事到自身艰辛危苦。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对偶) 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 忧念国事的心情, 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尾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明以死明志的决心,为千古传诵。前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 从自身到国事, 又从国事到自身; 从实到虚, 由虚到实, 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 到结尾两句, 却转而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 完全是至性精神的自然流露。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前六句悲苦欲绝,后两句高亢振拔。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 慷慨悲凉, 感人至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表达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 也显露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 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更深一层。“归去”,作者交将那美好皎洁的月亮,看作是自己精神的家园。然而真要弃绝人世, 飘然仙去, 却又有些犹豫,“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遐想愈来愈飘渺, 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 何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