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苏联改革与解体》.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苏联改革与解体》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单元主题: 通过苏联和匈牙利的改革以及苏联解体等史实,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的《苏联改革与解体》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单元主题: 通过苏联和匈牙利的改革以及苏联解体等史实,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的职务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回溯
什么是“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有何弊端?
随着斯大林晚年身体的逐渐衰弱和思维方式的日趋偏执,他的决策对苏联社会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加深。“斯大林模式”这个僵化的体制已成为苏联社会继续发展的障碍。斯大林逝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斯大林逝世后,人心思变,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
人物介绍
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 (1894—1971)苏联党和。执政时间(1953——1964年)
黑白相间的墓碑,毁誉参半的一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尼克松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斯大林模式阻碍了苏联的发展
2、时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3、内容
4、结果
政治: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平反冤假错案
经济:农业
工业
5、评价
有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失败
1956年,苏共二十大《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
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
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做法:错误地全盘否定斯大林,仅仅把弊端的根源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而没有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因。所以,他虽然从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小修小补。
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
后果:不但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反而因为改革激化了各种矛盾,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你如何看待赫鲁晓夫的改革?
畅所欲言:
体制未变
小修小补
无济于事
赫鲁晓夫之后,苏联又经过哪 两个领导人的改革?结果怎样?
A、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B、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说一说
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是仍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
内容
先经济后政治
改革初期,戈尔巴乔夫确立了把国内和对外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发展经济上来的方针。1986年“苏共”二十七大制订了“加速经济发展战略” ……
经济改革失败,造成经济的混乱,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无效,就转向政治体制改革。虽然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旧体制,却没有建立起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替代机制,随之而起的就是地方势力与加盟共和国的民族主义势力结合起来,成为瓦解苏联的又一因素。
在政治改革的过程中,苏联境内的民族分离运动兴起。1990年3月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加以效仿。
戈尔巴乔夫提出以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原则为核心的“新思维”
对外:搞“缓和”,不断迁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利于他们对苏联等社会主义演变”
对内:鼓吹公开性、多元化、民主化,否定历史,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上放弃马列主义,实行多元化,致使各种思潮泛滥;进而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立了多党制
理解
“和平演变”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利用武力侵略不能将社会主义国家消灭的情况下,通过采用技术交流、文化交往等方式影响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的心理、行为方式,进而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活方式、国家运行变成资本主义式的,从而在不动声色中消灭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
结果
造成政治混乱,苏联政治体制剧变:(1)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的权力分散;(2)民族矛盾尖锐,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二、苏联的解体
苏联是怎样解体的?
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提出把苏联的国名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意味着什么?
思维拓展:
苏联国家体制将面临重大变化,而且意味

《苏联改革与解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