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论《西厢记》《牡丹亭》异同.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完美格式整理版
.
13 / 19
完美格式整理版
XX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浅析《西厢记》《牡丹亭》异同
学 院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精神,它重在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反动程朱理学,触角直抵当时封建社会的政治法律、文化、伦理道德、家庭婚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说,《牡丹亭》比其他爱情剧有着更高、更深刻、更广泛的意义,而不是单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灼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与《牡丹亭
完美格式整理版
1 / 23
完美格式整理版
.
》主题内涵相比,《西厢记》主题无疑是显得苍白无力,缺乏广泛深刻。
完美格式整理版
13 / 19
.
第二章情节结构
《西》与《牡》所描写的都是才子佳人式的爱情,女的出身名门贵族,美丽温柔,知书达礼,矜持深情,男的则贫困清寒,然风流倜傥,才华横溢。崔张、杜柳两对青年不管是佛殿邂逅还是梦中相遇,他们的相识相爱都遵循一见钟情,再见倾心,而后受门第或生死阻力,相思煎熬,最后考取状元及第,大团圆结局这么一个固定模式,但值得比较的是,两戏剧在细节结构安排上存在很大差异。
<一>《西厢记》曲折多变富有戏剧特色
西厢故事的内容本不复杂,但作家却把它写得波澜起伏,而就因为这些不普通的戏剧情节使矛盾冲突达到了顶点,强化了人物塑造,深化了主题。这大概也是杂剧《王西厢》至今仍保持着迷人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舞台效果一个最重要原因。值得一提的是,《西》情节复杂艰辛,妙趣横生,主要是反跌突转手法的巧妙运用。比如剧中的情节,佛殿奇逢、寺警许亲、解围赖婚、听琴诉怨、相思成疾、传书订约、夫人拷红、长亭惜别等戏剧冲突常使用突转的手法,既在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引人入胜,趣味无穷。尤其有趣的一处,莺莺和张生私会的事暴露之后,老夫人大动肝火,决心追究其事,一向家法森严,家世清白的相国门第,哪里能容得此等之事。然而,经红娘一番舌战之后,老夫人居然允婚了。虽然这种允婚是有条件的,但这是一个有力的"突转"。这种峰回路转的突转造成了气氛和情节的大起伏、大发展,实在妙。
<二>《牡丹亭》新奇荒诞富有传奇特色
明代后期是传奇创作最为繁荣的时期,在众多传奇作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汤显祖,而汤的五部传奇作品中以《牡丹亭》影响最为深远,成就最高。作为传奇,《牡丹亭》无疑是具有传奇的特征:新、奇。明人张岱概括《牡丹亭》的艺术特色是"灵奇高妙,已到极处"——《答袁箨庵》。在情节结构方面,吕天成称其"巧妙叠出、无境不新"——《曲品》。陈继儒称其"翻空转换极矣"——《牡丹亭题词》。这种奇特的构思、奇幻的境界,都充分显示出"奇"的特色。例如《冥判》一折,杜丽娘因梦感伤,一病而亡,魂归地府。地府中的胡判官审理此案,当查明只因玩花而亡,也就是慕色而亡的原因后,判官被杜丽娘的"至情"感动,最终放还杜的魂魄。这一折虽然演的是阴间事,但使我们感受最强烈的,还是杜丽娘的生命欲望、青春活力,因此毫无绝望恐怖的气氛。而关于冥判、惊梦这样离奇的故事情节也被后世广为仿效与借鉴。还有"月明魂游"、"暮来幽媾"、"欢挠痴情"、"人鬼冥誓"等离奇荒诞的情节都充分体现了《牡》的传奇特色。这些生生死死幽明变幻的艺术情境
完美格式整理版
完美格式整理版
3 / 23
.
,又表达了生死不渝而又幽怨酸楚的浪漫主义激情。
完美格式整理版
完美格式整理版
13 / 19
.
第三章 女性意识
<一>女主人公的斗争方式方法不同
《牡》虽是一部浪漫主义作品,但它仍基于现实,剧本创造的人物形象都各具个性,相得益彰。尤其是女主人公丰满的形象更博得了历代读者的格外垂青。与《西》崔莺莺相比,杜丽娘是一个反抗性更强的艺术形象。这也是两戏剧女性形象最值得探讨和比较的一处。 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爱情故事,写得的确成功动人。但凡读过《西厢记》的人,无不对红娘这个人物喝彩叫好,而且对其印象之深远远甚于女主人公莺莺,大有喧宾夺主之势。你看穿针引线的是红娘,两边鼓励的是红娘,替小姐挨打的是红娘,向老夫人陈说利害的是红娘。而崔莺莺只是在红娘给她铺好的大红地毯上轻款莲步罢了。所以说由于有红娘这个人物的存在,显得崔莺莺的思想和行动都比较软弱无力。杜丽娘身边也有个丫鬟春香,这对主仆和崔莺莺那对主仆截然不同,后

浅论《西厢记》《牡丹亭》异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d3225
  • 文件大小54 KB
  • 时间2022-01-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