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面部除皱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方式.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面部除皱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方式
第一页,本课件共有12页
血肿
血肿是除皱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总体约为0.9%一8%。
临床表现为疼痛加剧,患侧面部饱满,眼睑、口唇肿胀,颊粘膜瘀斑。
处理:拆开数针缝线引流,面部除皱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方式
第一页,本课件共有12页
血肿
血肿是除皱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总体约为0.9%一8%。
临床表现为疼痛加剧,患侧面部饱满,眼睑、口唇肿胀,颊粘膜瘀斑。
处理:拆开数针缝线引流,或者穿刺抽吸,然后加压包扎。

第二页,本课件共有12页
并发血肿的原因
血压增高:术中和术后血压升高是并发血肿的最主要原因。
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包扎不妥。放置引流片或负压引流管是防止血肿形成的可靠方法。
术前患者曾服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保泰松、激素类等消炎药,以及双嘧达莫、安妥明、维生素E等血管扩张和抗凝药。

第三页,本课件共有12页
神经损伤
主要:耳大神经、眶上神经、眶下神经和面神经。
面神经损伤问题:
区域问题。面神经通过逐级反复分支,数量逐级放大,支配范围增大,所以受损代偿作用增强。
走行平面问题:越向中心,走行平面越深,起保护作用的组织、结构增多而安全性增大。
其发生率国外报道仅为o.9%。

第四页,本课件共有12页
多数的面神经支损伤是局部的、暂时的,数周乃至数月均能恢复。
面神经支损伤的范畴:
①暂时性麻痹。
②神经力弱。
③永久性面瘫。由于某神经支(干)离断造成。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12页
关于感觉神经损伤问题
眶上神经伴眶上血管经眶上孔达额部。额部除皱术时,掀起冠状瓣至眶上缘上2cm时,改行骨膜下剥离,可避免眶上神经的损伤。
耳大神经损伤后,耳郭后面下部皮肤有明显的麻木。除皱术中分离此区SMAS瓣时,宜在神经表面保留薄层组织。重建颈阔肌—耳韧带时,应避免缝扎耳大神经。

第六页,本课件共有12页
皮肤坏死
除皱术并发较大面积全层皮肤坏死少见,小面积和表浅坏死则时有发生。
发生的原因如下
血肿未得到及时处理而导致感染、皮肤坏死,故应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发生的血肿。
皮肤瓣分离过薄损伤血供,产生真皮粘连的畸形改变。
吸烟者皮肤坏死发生率高于不吸烟者,
张力过大亦可造成缝缘坏死、电刀误烧局部可致点状坏死等。

第七页,本课件共有12页
秃发
除皱术后并发明显秃发的发生率约为1%~3%。
秃发常见原因如下:
头皮瓣分离过薄,损伤厂毛囊,
张力过大,缝缘瘢痕形成,毛囊变性;即使无明显张力,若边距过宽、针距过密,也能引起缝缘秃发带,但此种情况亦有3~6周后细发再生者。

第八页,本课件共有12页
增生性瘢痕
除皱手术切口瘢痕增生常位于耳垂周缘和乳突区。
原因
皮肤缝合张力过大。缝合时可作深层褥式上提缝合减张。

第九页,本课件共有12页
色素沉着
色素沉着发生在血肿、瘀斑部位,因含铁血黄素积淀所造成。多数情况需6~8个月消退。
治疗无显效,故应积极预防能导致皮肤瘀斑、血肿形成的各种因素。
防止血肿形成的各种因素即能防止色素沉着的发生。

第十页,本课件共有12页
明显的疼痛
除皱术后少有明显的术区疼痛甚至剧痛,如发生则提示有血肿可能。
耳郭和额区的火辣样疼痛,提示有包扎压迫过紧的可能,应及时检视是否有足够的敷料衬垫耳后和额区。

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12页
感觉异常
除皱术后,在耳大神经分布区如颊部、耳垂附近、耳郭后面下部等区域的皮肤有感觉迟钝或麻木,可持续数天至数周。如感觉丧失,长达数月无恢复趋向,则提示有耳大神经离断。
经额部冠状切口后,多有头皮感觉迟钝、麻木、瘙痒等异常情况,这是由于眶上神经分支在切口区被离断所致。

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12页

面部除皱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方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新人
  • 文件大小587 KB
  • 时间2022-01-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