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3 江西清朝和明朝的行政区划图(江西行政区划简史) 江西明清 500 多年间行政区划基本没有变化, 这种行政区划是根据江西自然地理条件和管理的需求所设置的, 同时就形成了历史的延续性。民国之后和新中国成立之后, 随着交通条件、工业发展的改变, 以及国家的不稳定,行政区划调整比较频繁,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行政区划,则给现在江西的发展留下了包袱。随着现在时局的稳定,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希望现在的领导能拿出魄力来,调整行政区划,以适应现在的管理能力、交通条件和生产力布局,把江西的发展引向科学良性的发展轨道上来。 8 O9 j 如果要调整行政区划, 请认真研究江西历史行政区划的历史; 江西的地理条件; 交通、生产发展的时局和趋势这三大方面。“多给后人留财富,少给后人留包袱”,前人已经给现在的江西留下了很多包袱,我们不能回避,更不能再给我们的后人留包袱,让我们现在努力,给后人留下更多的财富。江西行政区划的古今发展演变,是了解江西省情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它是关系到对江西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进行把握和预测的基本课题之一。以下, 就现有的研究水平, 把本省行政区划的源流演变过程予以简明扼要的略述。一、行政区划的萌芽、发展和基本确立时期——周秦以来至元代的基本情况(公元前 11 世纪—公元 1368 年) 江西有“襟三江而带五湖, 控蛮荆而引瓯越”的地理形势。其先民们自远古时候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进入文明社会后,在几千年的变迁中,经过王朝更替,民族大融合,形成了勤劳、勇敢、智慧、善良的淳朴民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在封建时代, 江西曾是为天下甲的富饶之地,以“老表”为诨号的江西人,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江西境内在夏、商两代末见有地方政权设置。 1974 年清江吴城商代遗址发掘以来,出土的大量青铜器, 其形制、纹饰、冶铸技术与中原出土的商代青铜器毫无二致, 引起了学者们的思考。据此有人认为商代疆域已过了长江, 有人则认为这些出土文物是受中原文化影响的产物。后者说法比较稳妥, 前者疆域过江之说尚无确证,更谈不上行政单位的设置。(一)最早的两个地方政权。根据考古资料记载, 西周周公定东夷之后, 周天子在江西境内设有艾监( 今修水一带) 和应监( 今余干一带)。即“施典于邦国,而建其牧,立其监。”周朝实行分封制,在艾、应两地封邦建国,赐爵封地, 并派员进行监管。这是江西境内出现最早的两个地方政权。(二)最早的两个县邑。公元前 770 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 史称东周。周室开始衰微, 列国纷争, 强国称霸, 社会进入了战乱、动荡、变革的年代, 史家又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大国争霸兼并战争的发展, 江西境内曾为吴、越南楚之地, 后期全部为楚地, 直至秦统一全国。这期间, 江西境内出现了最早的艾( 修水县境内)、番( 今波阳县境内,音:婆)两个县邑,相当于后期的县级政权。(三)秦朝实行郡县制。公元前 221 年, 秦兼并六国, 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完成了统一大业, 建立了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与之相适应对地方的统治实行郡县制。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 220 年)分天下为 36 郡,郡下设县。江西属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寿县),实际统治能力达赣北大部,终秦之时江西境内无郡治。(四)两汉时期。西汉初年, 实行郡国并行制, 改九江郡为准南国
江西行政简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