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谣的定义" 台湾民谣" 基本上应具备下列三个要素: 一、台湾风:必须附有台湾的本土气质和传统精神。二、民俗性: 必须是民众的集体创作, 且具有在民间流传久远, 沿袭成性的事实。三、歌谣:必须是可咏唱的歌或念诵的谣,不包括仅用於演奏的乐曲。是故,所谓" 台湾民谣" 指的是:由民众集体创作,作者无可考,在台湾民间流传久远,具有本土气质和传统精神,而可用以咏唱或念诵的歌谣。民谣、创作民谣与流行歌一般而言, 台湾民谣可包括" 传统自然民谣"、" 创作民谣"与" 流行歌曲" 三类。民谣是作者无从考, 初生年代和产生缘由亦甚难考究, 经由代代口授相传下来, 具有民族或乡土性的歌谣。而创作民谣, 另称乡土歌谣是作曲家撷取传统自然民谣的风格和精神,所谱创之富有乡土风味的歌谣。又一般所谓之" 台湾民俗歌谣" 基本上应可包涵古老自然民谣及富有浓郁台湾乡土气息的创作歌谣。流行歌是随著时代潮流,迎合群众喜好的歌曲。德国音乐学者赫尔兹费德() 说:" 流行歌有如廉价的工业产品。" 好的流行歌应该是价廉物美, 被多数人喜爱的歌。流行歌基本上只为迎合时代需要而存在,不一定具有本土风味。是故, 民谣和流行歌有如井水与河水互不侵犯, 而有时代潮流效果的创作民谣, 有时也会成为盛行一时的流行歌曲。年轻一辈的听众很少有人认识胡德夫,但他在台湾音乐史上,却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1970 年代,胡德夫就以演唱卑南族音乐〈美丽的稻穗〉而驰名。身为卑南族的他,更将西洋曲风与原住民歌谣的精华融入创作,奠定台湾这 20 年来的流行音乐创作基础。从 27 年前开始, 胡德夫这位卑南族的王子就穿梭于台北市一流的爵士音乐餐厅以及无数的演唱会上。当胡德夫已经成为餐厅招牌驻唱的同时, 洪小乔在整理歌谱、张艾嘉逃学坐在那边,而胡因梦还在想有没有机会上台,胡德夫却已体认到要「唱自己的歌」。藉由当时电视的推波助澜,〈美丽的稻穗〉传唱全国校园,还登上当时民歌排行榜第 2 名, 打响胡德夫的知名度。而在好友李双泽鼓励下, 胡德夫开始以原住民歌谣来创作。 197 3 年, 台湾第 1 场名为「美丽的稻穗」胡德夫的民歌演唱会, 发表多首创作歌曲〈美丽岛〉、〈乡愁四韵〉等,那是台湾第 1 次有人开始公开唱自己的创作曲和本土民谣,鼓舞了许多对音乐有梦想的学子。但原本可以成为超级巨星的胡德夫并没有走向出唱片的商业机制, 他选择跟着社会脉动前进, 在戒严时期党外人士参选的大卡车上, 在风中、在雨中弹唱高歌, 诉说着二二八、解严、核废料移置、海山煤矿灾变等议题。他后来成为原住民权益促进会会长, 几乎上半辈子都在为原住民的事务而努力。但是好的歌声不会被埋没,在企业家严长寿、李焜耀等人的鼓励下,胡德夫终于在 200 5 年推出生平第 1 张专辑《匆匆》, 收录他早期的作品,〈牛背上的小孩〉、〈匆匆〉、〈最最遥远的路〉等鼓励青年学子重视自己的部落与家园的歌曲。而〈大武山美丽的妈妈〉、〈太平洋的风〉、〈最后的猎人〉等融合许多原住民的歌谣及祖先流传的故事, 胡德夫浑然天成的嗓音, 形成有别于主流音乐的「 Hai-Yan Blues 海洋蓝调」, 反而在商业市场上卖出近 30,000 多张,证明了好声音、好音乐绝不会被埋没。胡德夫大事纪■ 1950 年,出生。 11 岁前,是在台东大武山下放牛的小孩。■ 1962 ■
台湾民谣的定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