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逼迫、鼓励、自觉——李旭山老师就是这样成长起来.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逼迫、鼓励、自觉——我的教研小径 (李旭山)
尽管我在教研上获得的成绩非常有限,但我已充分享受到教研给我带来的乐趣和喜悦,我时时以此鼓励自己和带动同事,将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的研究之中,我发表论文五十多篇,二十多篇发表到全国中文核发燎原之火。因此保护火种就成了交流后的首要工作,要么让它迅速燃烧,要么将它细心珍藏。
第三次写教研论文,由一次新教材的研讨会发言整理而成。2002年高中使用人教版新教材,学校组织了一次研讨会,我拿着提纲作了《回归感性教育》的发言。会后各学科同事们称赞我的发言有深度有前瞻性,可以参和到更高层次的讨论。我再次受到鼓舞,就把发言整理成文字投稿并发表到《中学语文教学》。
规格再低,范围再小的交流都不可轻视,都得认真对待,态度越认真,越可能得到大于付出的收获。事实上,我们会发现那些所谓高规格的交流,对我们的触动和影响并不大,甚至并不一定具有高规格的智慧和发现。高规格的智慧和发现往往发端于低规格小范围的交流。低规格的讨论,往往和理论结合得较为严密,往往更能表达一线老师的教研需求和兴趣,更能表达充满活力的原生态智慧。
从此以后,我写教研论文就进入了比较自觉的状态。
我或者选择我最想说的话题,如《做永远的鼓励者》《不教语法,声讨工具论的矫枉过正》《作永远的读者》。(《做永远的鼓励者》曾被交大附中等学校的高考模拟题选为现代文阅读选文,《作永远的读者》被登载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的卷首。)最想说的话题,往往让你拥有饱满的情绪和强烈的责任感,往往能让你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层层展开,往往能让你的考虑深化地坚持下去。饱满的热情会使作者语言尽显文采,层层展开的构造能让读者感受思维本身的魅力,深化的考虑让你的发言具有超越时间的价值。
或者选择自认为超前的话题,如《建构主义教育观之反思》《范畴思想下语文性质的三个统一》《新课堂的六个转变》。(《建构主义教育观之反思》被学界称作第一篇深化反思建构主义的文章,《范畴思想下语文性质的三个统一》批评了《课程标准》语文性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的简单认识。)超前认识,能防止人云亦云的平庸,能获得无人竞争的优势,能保持永远创新的态势,或许还能引领学界某一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其实,所谓超前话题并非和时下毫无关联,它们都隐含在时下话题的对立面中。超前话题自然指向将来问题,但它们都发端于对现实问题的反思和质疑,因此超前话题俯拾皆是。
或者选择自己考虑时间最长的问题,如《对话主义哲学思想和中国教育改革》《对话主义哲学对语文教学的启发》《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的发生学质疑》。(2002年在《世界哲学》杂志上读了一篇介绍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的宗教哲学《我和你》的文章,我就萌发了将对话主义哲学引入教育研究的念头,直到2020年终于动笔写成《对话主义哲学思想和中国教育改革》《对话主义哲学对语文教学的启发》,文章在头版头条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某一问题考虑时间越长,越说明它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理论问题。理论者沉入理论考虑越久,越说明他具备了做某一问题甚至某一领域专家的最重要条件,越说明这个问题的解决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理论不可能被高高在上的专家垄断,只要对问题的根源和影响不断追问,普通人照样能到达理论的深度。深奥的形式下,理论的内核往往缘自一个朴素的想法,朴素的异常想法,保不准会牵扯出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或者

逼迫、鼓励、自觉——李旭山老师就是这样成长起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nrdwb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