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43
科学六下知识点总结
1. 求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知识要点
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43
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27、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28、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29、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30、古代人们对月相有特别的称呼,“初一”称为(新月),“十五”称(望月)。
31、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1、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2、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32、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月食只有(月全食)(月偏食)两种;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而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
2. 求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知识要点
六下复习资料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43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
(注: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3、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4、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5、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不是晶体)。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6、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7、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8、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9、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0、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11、(巴斯德)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12、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13、(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43
微生物对人类并非都是有害的,有许多微生物不仅对人体有益,而且我们还离不开它。杂交水稻(袁隆平),酵母菌它可以分解面粉里的糖类,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14、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抵抗制服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奶、克隆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15、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16、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沙子)和(豆)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17、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18、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麦芽糖。19、淀
科学六下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