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华中科技大学初试范围620.doc


文档分类:研究生考试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史论》大纲 3、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新闻传播史论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必考科目。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及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比较扎实的新闻传播史论基础,以利于进一步深造。适用对象为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二、考试学科范围考试范围: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三、评价目标(一)了解中国、外国新闻事业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初步掌握各历史时期主要新闻媒体、著名新闻工作者、重大新闻事件与新闻现象的基本情况,并能给以历史的分析与评价。把握新闻事业在变化发展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些规律;能借鉴历史说明现实。(二)准确理解新闻学基本原理,系统掌握社会主义新闻理论,运用有关原理解决新闻工作实际问题。(三)较全面地掌握传播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能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现实传播现象。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 180 分钟。(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 新闻史部分: 50分新闻理论部分: 50分传播理论部分: 50分(四)题型与所占分值比例 1、新闻史部分:名词解释 10分;简答题 20分;论述题 20分。 2、新闻理论部分:名词解释 10分;简答题 20分;论述题 20分。 3 、传播理论部分:名词解释 10 分;简答题 10 分;论述题 20 分;综合应用题 10分。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一新闻史部分中国新闻史 1、绪论[1] 中国环境与中国媒介。[2] 中国媒介的生长特征。 2、集权制度下的古代报纸。[1] 中国古代报纸的出现。[2] 朝廷官报的历史沿革、编发与管理。[3] 非法民报的特征及意义。[4] 合法民报的出现与特征。[5] 对中国古代报纸的评析。 3、西学东渐与在华外报。[1] 鸦片战争前在华外报的出现。[2] 鸦片战争后在华外报网的形成。[3] 在华外报的报刊业务和办报思想。[4] 对在华外报的历史评价。 4、向西方学习与国人办报发韧。[1] 官方的译报活动与代表性的译报思想。[2] 洪仁玕的新闻思想。[3] 早期国人创办的一批近代报刊及其命运。[4] 王韬与《循环日报》。[5] 报刊政论文体的创始与报刊政论时代的开端。[6] 国人办报发轫的原因。 5、维新运动与政治家办报的开端。[1] 康有为的办报活动与办报思想。[2] 梁启超前期的办报活动与办报思想。[3] 时务文体与耳目喉舌论。[4] 严复、唐才常、谭嗣同的办报活动与办报思想。[5] 汪康年的报刊业务改革。[6] 清末的新式官报。[7] 早期政治家办报的初衷。 6、改良革命双重奏与政党报刊斗争。[1]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的办报活动与报刊思想。[2]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活动情况。《中国日报》与革命派早期的报刊活动( 1905 年以前)。《民报》与革命派中期的办报活动( 1905 至 1907 )。“竖三民”、《大江报》与革命派后期的办报活动( 1908 至 1911 )。[3]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思想。[4] 中国政治家办报传统的形成。 7、民初混乱与新闻事业的被动进步。[1] 民初新闻事业的无序发展。[2] 黄远生和邵飘萍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3] 报纸副刊的发展。[4] 由政论向新闻时代演变的原因、标志。

华中科技大学初试范围620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58 KB
  • 时间2016-08-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