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周培公到施琅再到姚启圣.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周培公到施琅再到姚启圣
中国自秦始皇到最后一个皇帝溥仪, 共2100多年, 前一千年的国都是东西向移动, 包括咸阳, 西安, 洛阳, 后一千年的国都是南北移动, 包括南京, 北京, 大都, 盛京, 期間一共有300多位皇帝,从周培公到施琅再到姚启圣
中国自秦始皇到最后一个皇帝溥仪, 共2100多年, 前一千年的国都是东西向移动, 包括咸阳, 西安, 洛阳, 后一千年的国都是南北移动, 包括南京, 北京, 大都, 盛京, 期間一共有300多位皇帝, 前一千年称得上千年大帝的是唐太宗, 后一个称得上千年大帝的就是康熙,
我们看看康熙盛事, 几位代表性的汉臣.
周培公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原是荆门一个儒生,名叫周昌,字培公。此人长于计谋,曾因功授七品官。图海统领大军进至潼关时,他上《平凉策》,因此被召为幕僚。清军攻下平凉咽喉虎山墩后,坚不可摧的平凉城已置于清军炮火之下。这时,在王辅臣部下任总兵官的黄九畴及布政使龚荣遇得知自己的同乡周培公在图海大将军帐下做幕僚,于是用蜡丸密报平凉城中守军情况,并表示愿做内应,劝降王辅臣。周培公得报大喜,在图海的支持下进入平凉城,最终没费一枪一弹劝降了王辅臣。西北战场的胜利使清廷能够抽调精锐,专意荆襄主战场。
索额图早于康熙十九年即被罢免了大学士一职,两年后又被革去议政大臣等一切职务。因此,他不可能参加平台之事的讨论。而姚启圣的升官图也是官越做越大,不到五年即身兼封圻,成为福建总督。姚启圣家中十分富有,他确曾于康熙八年"以擅开海禁",被革职永不录用,此后在浙江沿海一带以经商为业。耿精忠在福建叛清后,他变卖家产,召募壮兵,投赴康亲王杰书军前效力。升任总督后设修来馆,招抚台湾郑氏集团兵将,颇有成效。由于郑经坚持"照朝鲜例",即幻想自外于中国,因此清郑之间的多次和谈均无果而终,武力统一提上了日程。姚启圣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向清廷力荐施琅的。
施琅比姚启圣年长三岁,史书上说他精习兵法,尤其擅长水战,熟悉海上气候变化。但他为人偏狭,意气治胜。顺治初年,清兵南下,他在福建降清,但不久降而复叛,追随郑成功在东南抗清,后来与郑成功不和,再度降清。由于他左右摇摆,因此康熙在很长一段时间并不重用他,相反,让他以内大臣的名义在京师赋闲十余年之久。经过姚启圣的多次力荐,并愿以家人百口担保,康熙于是任命施琅出任福建水师提督。收复台湾可以说是不世之功,姚启圣、施琅都以此为己任,作为建立盖世之功的绝好机会,这本无可厚非。但随着征台日期的日益临近,督、提两人的矛盾也越加明显。先是施琅以姚启圣不熟悉水性为由,屡次奏请由他一人率军"专征",不需要总督同他并肩作战。这令姚启圣大感意外。此后,两人在攻台时间、风向上更是相持不下。为此,紫禁城里的康熙帝不得不频发谕旨,让两人和衷共济,共赴王事。施琅在京师时,与大学士明珠友善,因此,施琅通过各种方法,采取明珠对他的支持。对平台的人事安排,康熙一向重视福建籍官员李光地的意见。当康熙征询李光地的意见时,李光地也明确表示支持自己的同乡施琅"专征"台湾。康熙二十一年十月,经议政大臣会议,康熙正式下旨令施琅"专征"台湾。此时的姚启圣虽为失去亲征台湾的机会而痛心不已,但他仍以大局为重,督运粮饷,甚至将妻妾首饰捐出,以激励将士。
施琅以收复台湾,被封靖海侯,世袭罔替。而姚启圣却受到不公正待遇。

从周培公到施琅再到姚启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袭人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