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的读书笔记有哪些特点?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将读书笔记分为三大类型:重点标记式笔记、碎片思考式笔记、整理输出式笔记。前两种笔记方式是整理输出式笔记的基础,或者说前两种笔记方式是后一种笔记的初级阶段。考,可能要远远大于这本书本身。我在读《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本书时,也有很大的体会。有时候,觉得语言和文字来的太慢,如果有一种机器能够直接记录我脑中一闪念的想法,那该多好。万维刚在《万万没想到》中说:笔记最好要写到可以取代原书的程度。我想更进一步说:好的读书笔记不但能够从思想脉络上取代原书,而且笔记本身在你回看的时候还能够给你带来新一轮的启发。好的笔记应该是主动的,活的;优秀的读书笔记更应该是有灵魂的。达芬奇的笔记本看起来是完全杂乱无章的,涉及到的内容太多:心得、想法、实验记录等等。但后人认为达芬奇的笔记是最值得阅读的。尤其是他手滑的人体解剖图更像是艺术品。我们根本无从知道这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到底是如何进入达芬奇的脑子里。而对他来说,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想法实在太多,根本来不及整理。有人说,如果整理了,人类科技水平至少提前三十年。可以看出,笔记不需要太过于有章可循。像高中生那样记知识要点的式的笔记——碎片思考式笔记——只能给我带来第一轮的思考。而读书笔记虽然在笔记的范畴内,却又有他的特殊之处。2、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我们读书最长犯的错误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和容易拿“显微镜”去读书。只看到这个故事很有意思,而忘记了整本书的中心。记得中学做阅读训练时,老师就不停的强调,一定要注意文章的中心,一定要注意段落的中心。脱离的中心,所有的句子都可能在你的曲解下产生其他的意思。这让人想起现在的网民往往在看到一条新闻时总是义愤填膺并不断发出感慨:这个世界太糟了。实际上,脱离了时代主旋律去看这条新闻,必然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断章取义的错误。3、带走让人怦然心动的亮点读川哥的书,我整理出来大约四千字的亮点。但不是说那么一本书只有四千字的亮点。实际上,这只是我读第一遍时候发现的亮点。我想在多读几遍一定还有其他亮点。但无论如何,带走你认为的亮点,一定能够帮助你给自己的知识体系上添砖加瓦。而哪些是亮点呢?公式是亮点?优美的句子是亮点?新鲜的观念是亮点?都是,也都不是。我曾说:留下的东西一定是你触摸到他一瞬间的时有怦然心动感觉的物品。同样的道理,如果在你第一次读到他的时候就怦然心动,那就是亮点。这个时候就需要重点标记了。因为,你还来不及考虑太多,画下来再说。然后顺便在书的空白处写下你的感受或思考。和物品整理一样,在进入整理输出笔记时,你会发现之前让你怦然心动的地方,有的已经不再新鲜,那就是需要舍弃的部分;有的还让你为之心动,那就开始整理。实际上,我在读川哥的书时,第一遍标记出的亮点至少有一万字,而在整理输出式过滤掉了至少一半的内容。而剩下的内容,真是让人爱不释手。4、要有自己的思考简单的抄录好词好句那是小学生做的事情。由原文引发的思考或感受才是关键之所在。而这些思考和感受也才是笔记的灵魂。否则,就是在做一台复印机的工作。例如我在读到《过渡自信是创业者的通行证》中的一句话时,就写下了“一般的成功都是努力后必然的结果,而巨大的成功都是努力后偶然的侥幸”。而原话是:“如果你一辈子谨慎小心,干什么事情都谋定而后动,你的生活再差也差不到哪去;而如
牛人的读书笔记有哪些特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