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寻根问礼第一章寻根问礼(2008-05-08 16:51:51) 标签:杂谈第一章寻根问礼 1 、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礼仪著作是哪“三礼”? 2 、古代中西方礼仪文化的渊源有什么不同? 3 、礼貌、礼节、礼仪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4 、礼仪内容是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的? 5 、礼仪形式主要是依据哪些因素进行分类的? 6 、礼仪的基本规律与原则是什么第一节礼仪的起源与概念一、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二、西方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三、礼仪的内涵与特征一、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1 、礼仪的萌芽时期(公元前 5 万年-公元前 1 万年) 萌芽时期例子例如, 生活在距今约 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 就已经知道打扮自己。他们用穿孔的兽齿、石珠作为装饰品,挂在脖子上。而他们去世的族人身旁撒放赤铁矿粉, 举行原始宗教仪式, 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葬仪。 2 、礼仪的草创时期(公元前 1 万年-公元前 22 世纪) 礼仪草创时期举例 3 、礼仪的形成时期(公元前 21 世纪-公元前 771 年) 3 、礼仪的形成时期(公元前 21 世纪-公元前 771 年)夏朝公元前 21 世纪至公元前 15 世纪的夏代, 开始从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向早期奴隶社会过渡。在此期间,尊神活动升温。 3 、礼仪的形成时期(公元前 21 世纪-公元前 771 年)商朝以殷墟为中心展开活动的殷人,在公元前 14 世纪至前 11 世纪活跃在华夏大地。他们建造了中国第一个古都——地处现河南安阳的殷都,而他们在婚礼习俗上的建树,被其尊神、信鬼的狂热所掩盖。 3 、礼仪的形成时期(公元前 21 世纪-公元前 771 年)周朝 3 、礼仪的形成时期(公元前 21 世纪-公元前 771 年)周朝全面介绍周朝制度的《周礼》, 是中国流传至今的第一部礼仪专著。周公旦是周礼的集大成者。《周礼》( 又名《周官》), 本为一官职表, 后经整理, 成为讲述周朝典章制度的书。《周礼》原有 6篇, 详介六类官名及其职权,现存 5 篇。 3 、礼仪的形成时期(公元前 21 世纪-公元前 771 年)周朝 4 、礼仪的发展、变革时期(公元前 770 年-公前 221 年,东周时期) 东周——孔子孔子(公元前 551?a 公元前 479 年)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 为历史文化的整理和保存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编订的《仪礼》, 详细记录了战国以前贵族生活的各种礼节仪式。《仪礼》与前述《周礼》和孔门后学编的《礼记》, 合称?° 三礼?±, 是中国古代最早、最重要的礼仪著作。孔子孔子认为,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季氏篇》)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论语· 雍也》) 他要求人们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颜渊》) 他倡导的“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同情心,要互相关心,彼此尊重。总之,孔子较系统地阐述了礼及礼仪的本质与功能,把礼仪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孟子孟子(约公元前 372?a 公元前 289 年)战国时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在政治思想上,孟子把孔子的?° 仁学?± 思想加以发展,提出了?° 王道?±、?° 仁政?± 的学说和民贵君轻说,主张?° 以德服人?±在道德修养方面, 他主张?± 舍生而取义?°。(《孟子?¤ 告子上》), 讲究?° 修身?± 和培养?° 浩然之气?± 等。荀子他主张?° 隆礼?±、?° 重法?± ,提倡礼法并重。他说: ?° 礼者, 贵贱有等, 长幼有差, 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荀子?¤ 富国》) 荀子指出: ?° 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 事无礼不成, 国家无礼不宁。?±(《荀子?¤ 大略》)荀子还提出,不仅要有礼治,还要有法治。只有尊崇礼,法制完备, 国家才能安宁。荀子重视客观环境对人性的影响, 倡导学而至善。 5 、礼仪的强化时期(公元前 221 年-公元 1796 年) 西汉汉代盛唐时期宋朝明朝 6 、礼仪的衰落时期(公元 1796 - 1911 年) 7 、现代礼仪时期(公元 1911 -) 新中国成立以来礼仪发展 1949 年 10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的礼仪建设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 礼仪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礼仪革新阶段( 1949 —— 1966 年) 摒弃束缚人们的“神权天命”、“愚忠愚孝”以及严重束缚妇女的“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 确立同志式的合作互助关系和男女平等的新型社会关系; 继承尊老爱幼、讲究信义、以诚待人、先人后己、礼尚往来等中国传统礼仪中的精华。(2 )礼仪退化阶段( 1966
第一章 寻根问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