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静态价格竞争与动态价格竞争
第一节伯川德模型-静态价格竞争
一、假设:
(1)两个企业;
(2)产品同质,即具有完全替代性;
(3)边际成本不变且对称(边际成本相同);
(4)需求为线性;
(5)两个企业同时定价。
分析:参与寡头垄断竞争的企业既要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要考虑根据竞争对手情况来选择价格。由于消费者具趋利性,因此定价低的企业将获得全部需求,如果定价相同,两个企业分别获得一半的市场。
问题:均衡价格将在什么位置?
模型:企业为了保持自己的利润要从两个方面考虑自己的定价,一定要低于对手定价,这才能获得市场需求;二要使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如果对手高于垄断价格,企业定价会等于垄断价格,保持利润最大化;如果对手低于边际成本,企业将把价格定在边际成本水平,因为低于边际成本,企业会亏损。所以,企业价格应选择在垄断价格与边际成本之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对竞争对手的最优反应。用反应函数来描述。
P1=MC(P2<MC)
P1=P2 (MC<P2<PM)
P1=PM(P2>PM)
价格竞争下的均衡:如图,反应函数的交点是P1=P2=MC
二、价格反应函数
p2
p1* ( p2 )
pM
p1
45 。
MC
MC
pM
伯川德模型:企业1的反应函数曲线
三、伯川德均衡p1 * ( p2 ) 、p2 * ( p1 )与均衡
p1
p1 N= MC
p2 * ( p1 )
p1 * ( p2 )
p2
p2 N = MC
N
45。
伯川德模型:均衡
四、伯川德悖论
结论:1)双寡头垄断的价格战会使价格降到边际成本的水平上。2)两个竞争者足以保证充分竞争。3)此时不会有一方单独改变价格来获利。
均衡:价格=边际成本
悖论:即使市场只有两个企业,价格也会下降到边际成本水平,没有企业会存在利润,这与传统思维及实证有矛盾。
解释的思路:
埃奇沃斯:如果一个企业提高价格,消费者会转移到另一个企业那里去吗?它可能会受到生产能力的限制。
第二节生产能力约束下的定价
两个以上的企业采取价格竞争,意味着均衡价格下降,均衡在边际成本处达到,在这一价格以上,至少有一家企业存在着以低于对手价格出售其产品获得需求的动机,这表明企业的均衡状态是利润为零。但事实并非如此,而是存在着超额利润。是什么影响了模型的结果?
:差异是指产品在顾客心目中的差异,它会影响需求受价格引起的变动。
:价格战,即报复竞价。
。
修改模型前提:降价企业价格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满足需求,即存在着生产能力约束ki。
如果p2>p1,即1企业首先降价,则2企业需求为0。如果1企业存在着能力限制,需求会大于生产能力,D(p1)>k1,企业1的销售量只能保持与能力同步,其值为k1;企业2的需求应为D(p2)-k1,它是1企业在降价后生产能力不足条件下的剩余需求。2企业必然有超额利润,在边际成本假设为零时,超额利润由ABCO构成如图。
设2企业生产能力大于1企业,k2>k1,k1+k2代表总的生产能力。两个企业在充分发挥生产能力下的定价,价格p=p(k1+k2),每家企业都以pi=p(k1+k2)定价。若企业1按p1=p(k1+k2),则企业2在没有生产能力约束条件下,价格可以低于p1获得所有市场。但实际上,2企业不存在再增加产量的可能性;
如果2企业存在着生产能力约束,就应选择p2=p1。因为,产量不变,降价会减少边际收益会带来利润减少;提价也损失利润,如p2>p1,则1企业顾客不变(受到生产能力限制),但2企业只能获得剩余顾客,顾客数量也会减少,利润和产量也相应地减少。因此提高价格、降低产量都也会导致利润下降。企业1也会如此考虑。
按最大利润目标,不论能力大小有何差别,每个企业只能价格相等,否则会造成利润损失。
q1q2
k1
k2
k1+k2
r2
d2
D
p
P(k1+k2)
*企业2的最优策略
A
B
C
O
精品PPT课件----第五章 价格竞争.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