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山西引黄灌区.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汾西灌区: 汾西灌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境内, 地处黄河最大支流汾河下游西侧。北起霍州市辛置镇, 南至襄汾县九垣山,东邻汾河岸,西靠吕梁山,南北长 120 公里,东西宽 5-15 公里。是我市唯一一处集引、蓄、提、排、发电、供水、养殖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自流灌区。灌区始建于 1958 年,其前身是古老的龙子祠灌区和通利渠灌区。灌区设计面积 6 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 50 万亩, 灌溉面积分布在洪洞、尧都、襄汾三县(区)。灌区包括三个水源,一个是尧都区境内的龙子祠泉,一个是霍州市境内的郭庄泉,第三个是汾河来水,是山西省水源比较丰沛的灌区之一。据近三十年资料,水源可供的年平均水量为 亿 m3 , 其中泉水占总数 64% ,年均引水量 4亿 m3 。灌区西高东低,阶梯式地形,地面坡度为 1/50~1/100 , 中壤土质, 靠近汾河沿岸为沙壤土质, 气候温和, 无霜期 200 天左右, 平均气温 度,年降雨量 400 ~ 500mm 。作物以小麦、棉花、玉米(复播)为主,还有少量稻田。灌区水量充沛,土壤肥沃,气候温和,交通便利,是临汾市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渠首三个,一个是龙子祠渠首,位于临汾市西南 15 公里处,龙子祠泉属蜂窝状出流的岩容大泉,是山西省著名的泉源之一。相传该泉出于晋永嘉年间(公元 307 年) 。该泉泉域面积为 2250 平方公里,主要由降水补充,泉源出流面积 平方公里,出水区高差 10m, 多年平均径流量 。不仅有跃进渠、红旗渠、红卫渠、母子河、统一渠、反修渠六条干渠在此引水,控制灌溉面积 万亩, 而且是临汾市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临汾钢铁公司工业用水的主要水源地。二是通利渠首, 始建于金朝兴定年间, 至今已有 800 多年的历史, 位于洪洞县好义村汾河右岸, 从汾河有坝引水, 引取汾河及七一渠李村水电站泄水。是清洪两用渠,渠道全长 ,设计流量 ,加大流量 ,灌溉面积 万亩。三是七一渠首, 从汾河有坝引水, 引取汾河及郭庄泉水。是清洪两用渠, 渠道全长 102km , 设计流量 23m3/s ,加大流量 28m3/s ,灌溉面积 23 万亩。全灌区共有干渠 9条, 全长 221 公里, 支斗渠 1155 条, 全长 1200 公里, 农渠 2630 条, 全长 355 公里,各种建筑物 16000 余件。中、小型水库 7 座总库容 6800 万 m3 ,提灌站 62 处装机 9200kw ,扬水站 2 座装机 660kw ,水电站 1 座装机 2500kw 。 1958 年在龙子祠和通利渠两个老灌区的基础上,开通七一渠,跃进渠,兴建了七一水库,自此发展成一个集引、蓄、提、排、发电、供水、养殖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自流灌区。灌溉面积也发展到了 万亩, 1965 年对跃进渠进行改造, 兴建了连村岭涵洞; 1973 年~ 1975 年七一渠改造防渗 43 公里, 兴建龙祠泉源截流提水工程, 1976 ~ 1984 年进行七一渠延长、改扩建和防渗, 七一水库扩建, 兴建南贾坝后电灌站, 龙马电灌站, 万安电灌站, 七一水库二支干渠改建配套; 1987 ~ 1990 年改扩建西贾电灌站一、二、三级站及其灌区配套, 修复了七一渠、通利

山西引黄灌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gs758698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16-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