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金缕曲》教案.docx【教学课题】 纳兰性德?金缕曲·赠梁汾?
【教学目标】
理解:体会纳兰性德的词风。
领会:了解纳兰性德的身世、性格及对其创作的影响。
应用:通过作品学习,了解纳兰性在词史上的地位。【教学要点】
写作背景及纳兰性望吾子,眼中之人我老矣。 〞纳兰性德翻用其意,说他们相遇时彼此正当盛年,都还未老,于是青眼相向,慷慨高歌。
不过,在举杯痛饮之余,又不禁涕泪滂沱。英雄失路,惺惺相惜,得友的喜悦、落拓的悲哀,一齐涌上心头。辛稼轩曾有句云: “倩何人,唤取翠袖红巾,揾英雄泪。〞纳兰性德的心情,与此相类。不过,辛词“揾〞字比拟含蓄,纳兰用“拭尽〞一语,却是淋漓尽致地宣泄情感。这几句,诗人把歌哭笑啼交错在一起,比杜、辛的诗句显得更鲜明更奔放。
上阕,以“君不见,月如水〞作收束。它是全篇唯一的景语。那一夜,月儿皎洁,凉浸浸的,似是映衬着他们悲凉的情怀,又似是他们纯洁友谊的见证。
一般人写词, 包括纳兰性德在内, 总喜欢较多敷写眼前或内中看到的景色。 因情写景,情景相生,会收到形象生动境界隽永的艺术效果。象〔金缕曲〕这样体制较长的词调,完全不入景语,那么易流于粗率。纳兰性德这首词着眼于传情,诗人
直抒胸臆,但也注意顺手拈来一二景语, 约略点染。沈谦在?堪词杂说?中认为:
“长调要操纵自如,忌粗率,能于豪爽中著一二精微语,绵缠中著一二激厉语,
尤见错综。〞这是颇有见地的经验之谈。 纳兰性德在歇拍中稍作跌宕, 略写月色,正是在豪爽中夹入工细之笔。 这似乎是闲笔,却使人感到,诗人极度冲动的感情,又蕴含着深沉的意味。
下阕,纳兰从同情顾贞观、吴兆骞的坎坷遭遇着笔。 “共君此夜须沉醉。 〞这里的“须〞字很值得玩味。它说明,诗人要有意识地使自己神经麻木。从写法上
看,此句与杜甫的名句“白日放歌须纵酒〞也颇相似,但意境大不相同。 “纵酒〞未必大醉,“沉醉〞却是醉得不省人事。为什么必须烂醉如泥下面跟着作答。 “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屈原说过:“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在纳兰性德看来, 古往今来,有才识之士被排斥不用者多如牛毛, 顾贞观等受到不公的待遇也自不可防止。 不合理的现实既已无法改变, 他便劝慰好友, 大家懒得去管,一醉了事。这种一醉解千愁的作法,固然是逃避现实的表现,但诗人冷
峭的情绪,乃是愤怒与消极的混合物。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从顾贞观等今古才人的遭遇中,诗人想到自己。在污浊的社会中, 过去的生涯,毫无意趣,将来的命运,也不值一晒,因而他发出了“寻思起,从头翻悔〞的感慨。在词的开头,诗人已透露出他对门
阀出身的不屑, 这里再一次申明, 是强调他和顾贞观有着同样的烦恼, 对现实有着同样的认识, 他和顾贞观一起承受着不合理社会给予的压力。 在这里,通过诗人对朋友抚慰体贴相濡以沫的态度,我们也看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激忿。
在冲动之余,纳兰性德把笔锋拉回, 用沉着坚决的调子抒写他对友情的珍惜。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生缘,恐结在他生里。 〞劫是梵语劫簸的省略,是计算时间的数量词。在不期然得遇知己的时刻。他郑重表示,一旦倾心相许,友谊便地久天
长,可以经历千年万载。同时,彼此相见恨晚,只好期望来世补足今生错过的时
间。用不
纳兰性德《金缕曲》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