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口语交际课:辩论.doc我上口语交际课:辩论小学生辩论是一种灵活、生动,富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不光能锻炼学生的口才,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而且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 用事实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引导成长的正确方向。笔者在上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单元练习六口语交际《辩论――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时, 就有过一次生动的尝试, 给学生和自己的教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将自己的尝试总结如下,以期抛砖引玉: 一、充分准备,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在教学之前, 我充分了解学生的意愿, 用投票的方式从四个命题中选出一个。学生以压倒性的优势选择了《小学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选题, 看来, 学生们对网络十分感兴趣, 网络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 也深刻地影响到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接下来,我就鼓励学生充分准备, 不打无准备之仗, 不做无准备之辩论, 用准确的数据和生动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翻阅学生准备的资料时, 我大体上知道了学生的选择, 其中选择《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的略多于《小学生上网弊大于利》。我用移动座位的方式, 把正方同学和反方同学分为两大阵营, 要求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口才充分把对方辩倒,中途不能出现“叛徒”, 但是在辩论接近尾声的时候, 如果你被对方同学说服, 可以用变动自己座位的方式来表示立场的改变, 最后以正反方支持人数的多少来决定辩论的胜负。规则一经公布,学生们就跃跃欲试,火药味在一开始就撒开了。二、认真倾听,不忘平等中之首席我们没有采取电视中常用的辩论规则, 而是采用了“舌战群儒”、“群辩”的方式, 谁想辩论就举手, 以举手的高度来确定学生辩论欲望的高低。一开始,辩论掀起了几次小高潮,正方同学质问反方同学:“请问反方同学,你们在家里主要用电脑上网做什么事情? ”反方同学也不含糊, 主要是用于休闲、娱乐、查阅资料、与同学联系等等, 正好论证了正方的观点――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正方暂时占上风。反方同学又用确凿的数据, 以杭州地区青少年上网主要是用于网络游戏,而用于搜集资料所占的比例很小,来说明“小学生上网弊大于利”。这些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确实让人惊叹于同学们在课后所做的充分准备。正方同学马上反驳:“青少年并不等于小学生,请注意,今天辩论的主题是小学生。”反方同学面面相觑,很明显,没有想到在这一点上被难倒了,但是, 很快就有“英雄人物”产生:“请问正方同学,难道你们就从来没有玩过网络游戏吗?请没有玩过的站起来? ”正方没有一个同学站起来, 看来, 在现代社会没有接触过网络游戏的孩子几乎是没有了, 这位学生用身边的事实有力地反驳了对方的观点――你们知道玩网络游戏不好,怎么还玩?正方又暂时处于上风。我想这是一个教育的契机,小学生辩论不光是为了赢得比赛的胜利, 更是为了明辨是非, 引导正确的方向。小学生的视野狭小, 总是纠缠在他们熟悉的网络游戏世界,其实,网络无处不在,网络的作用很大、很多, 作为老师, 不能忘记自己还有一个使命――平等中的首席, 于是, 我不失时机地提出:“网络的作用难道仅仅是打游戏吗?他难道没有其他更有用的作用了吗?想想我们曾经学过的一篇课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石激起千层浪, 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 走出了网络只有游戏这个功能的误区。在这个辩论的过程中, 我有时是公平的裁判, 有时是出谋划策的军师, 有时是指点江山、拨乱反
我上口语交际课:辩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