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流量与存量等内容。
【教学内容】
1.宏观经】
课堂教学
第四章 国民收入与利息率
【目的要求】
为了全面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必须引入货币因素,考察货币市场均衡对国民收入决定
的影响。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货币供给理论和货币需求理论,以及货币供给和需求
的变化对均衡利率的影响;掌握货币市场到产品市场的利率传导机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供给理论
1.货币与银行制度
(1)货币及货币的职能。(2)货币统计口径。(3)银行体系。(4)存款准备金制度。
2.货币的创造
3.影响货币供给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货币需求
1.金融资产与货币需求
2.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
3.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
4.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
5.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1)投机动机货币需求的含义。(2)投机动机货币需求的决定。(3)流动性陷阱。
6.货币需求函数
(1)货币需求模型。
(2)货币需求曲线。
第三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及其对产品市场的传导机制
1.货币市场的均衡过程
2.货币供给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
3.货币市场的均衡及其对产品市场的传导机制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
【目的要求】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运用 IS-LM 模型对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分析。通过本章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和效应及效应大小的决定因素;了解不同经济学学派
产生政策分歧的原因;能够运用 IS – LM 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并掌握宏观经济政策
的手段的运用。【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供给理论
1.货币政策极其影响因素
(1)货币政策的含义。(2)货币政策的工具。
2.货币政策效应
(1)货币政策效应的含义。(2)货币政策大小的决定因素。(3)货币政策乘数。
3.流动性陷阱、古典情况与货币政策效应
(1)流动性陷阱情况下的货币政策效应。
(2)古典情况下的货币政策效应。
第二节 财政政策及财政政策效应
1.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与财政政策
(1)功能性财政。
(2)权衡性财政。
(3)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
2.财政政策手段
(1)政府支出。(2)转移支付。(3)税收手段。(4)国债。
3.财政政策效应极其影响因素
(1)财政政策的含义。
(2)财政政策效应大小的决定因素。
4.挤出效应
(1)挤出效应的含义。
(2
宏观经济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