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磁异常的反演问题
重磁异常反演问题,简单地说就是由实测重磁异常及其导数的数值大小、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定性和定量推断地下客观存在的异常地质结构、构造和地质体的形状、产状和剩余密度/磁性的分布。
反演问题的数学定义得多。
地壳厚度变化引起的重力异常最大,达,若正常重力以980gal计算,则最大重力异常值也仅为正常重力值的千分之五。强磁性体产生的磁异常高达10-4T,×10-5T计,则最大磁异常可以比正常地磁场强度大一倍。
第十三页,共72页。
(2) 从地面到地下数十公里深度内所有物质的密度变化都会引起重力的变化,说明重力异常反映的地质因素较多。
但磁异常反映的地质因素却比较单一,只有各类磁铁矿床及富含铁磁性矿物的其它矿床和地质构造才能造成地磁场的明显变化。
第十四页,共72页。
(3) 密度体只有一个质量中心,而磁性体则有两个磁性中心(磁极),且它们的相对位置因地而异。当地质体置于不同的纬度区时,重力异常特征不变,而磁异常特征则要改变,因此磁异常总是要比重力异常复杂一些。
第十五页,共72页。
就相对幅值而言,磁异常比重力异常大得多。
磁异常反映的地质因素却比较单一,重力异常反映的地质因素较多。
密度体只有一个质量中心,而磁性体则有两个磁性中心(磁极)
第十六页,共72页。
对重磁异常进行地质解释的首要任务是判断重磁异常的成因。
重磁异常的定性解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初步解释引起重磁异常的地质原因,二是根据实测重磁异常的特点,结合地质特征运用密度体(磁性体)与重力场(磁场)的对应规律,大体判定异常体的形状、产状及其分布。
三、重磁异常的定性解释
第十七页,共72页。
实际工作中,由于地质任务和地质条件的不同,定性解释的重点与方法也不同,但一般都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将重磁异常进行分类。根据异常的特点(如极值、梯度、正负伴生关系、走向、形态、分布范围等)和异常分布区的地质情况,并给合物探工作的地质任务进行异常分类。
第十八页,共72页。
(1) 把异常分为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
区域异常往往与大的区域构造或火成岩分布等因素有关;
局部异常可能与矿床和矿化、小磁性侵入体、褶皱等因素有关。为了弄清每个异常的地质原因,对区域异常可结合地质情况,再分为强度大、而又起伏变化的分布范围也大的异常,异常强度较小而又平静的大范围分布的异常等等;对局部性异常,可结合控矿因素等分为有意义异常和非矿异常等。
第十九页,共72页。
(2)由“已知”到“未知”
由已知到未知是一种类比方法,这种方法是先从已知地质情况着手,根据(矿)石物性参数,对比重磁异常与地质构造或矿体等的关系,找出异常与矿体,岩体或构造的对应规律,确定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并以此确定对应规律,指导条件相同的未知区异常的解释。在推论未知区时,应充分注意某些条件变化(如覆盖、干扰等)对异常的可能影响。
第二十页,共72页。
(3)对异常进行详细分析
详细分析研究异常的目的,是为了结合岩石物性和地质情况确定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在研究异常时,应注意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异常的规则程度,叠加特点。同时还应大致判断场源的形状、产状、延深和倾向等。
第二十一页,共72页。
(4)判断引起异常的地质因素
①异常的形态:线性条带、弧形条带,多为构造带的反映。
②区域重磁力高、区域重磁力低,可能是隆起、凹陷。
③三大类岩石异常特征。
第二十二页,共72页。
(5)判断异常体的位置
①只有正磁异常而无负磁异常,或两侧虽有负异常但幅值低、不明显,或两侧异常幅值大致相当;大致位于异常下方。
②正负异常伴生,而负异常幅值较大;磁性地质体顶面大致位于正负异常之间,而且是在梯度陡的下方,平面等值线最密集的地方。
第二十三页,共72页。
四、特征点法
特征点法(或任意点法)系根据异常曲线上的一些点或特征点(如极大值点、零值点、拐点)的异常值及相应的坐标求取场源体的几何或物性参数。
第二十四页,共72页。
特征点法的应用条件
(1)因反演公式是从正演公式导出的,而正演所得到的
是理论异常曲线,所以用实测曲线进行反演时,事前应
对异常曲线作平滑处理,并要尽量准确地确定坐标原点
的位置。
(2)本方法是针对单个孤立的几何形体所引起的异常,
而实测异常往往是多种地质因素引起的异常的叠加,
故反演之前应进行相应的异常分离,以获得单纯由研
究对象引起的异常。
(3)不同几何形体其反演公式不同,所以应对所获得
的剩余(局部)异常进行分类,判明该异常的场源体接
近于何种可能的几何形体,然后选用相应的反演公式。
第二十五页,共72页。
经验切线法
过异常曲线的拐点和极值点作切线,然后延长这些切线使它们相
06重磁异常反演及磁异常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