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走在前面
——赴省常中挂职体会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周晓宇
受市教育局的委派,带着自己工作中的一些疑惑,抱着学习的态度,我于10月10日来到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挂职学习,至今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听了很多、看了很多、也请教了很多,并作了一些调查和分析,直观感受和理性认识都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他们走在前面。
我所要叙述的是省常中取得的成绩及其原因分析和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
一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创办于1907年。1953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首先办好的十四所中学之一,1960年在全国文教群英会荣获“全国先进单位”称号,1984年成为全省12所大改试点学校之一,1997年通过省教委组织的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首批试评估验收,2003年底通过省四星级学校转评验收。先后多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模范学校。
作为瞿秋白、张太雷的母校,省常中承载丰厚历史底蕴,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学有特色,是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省体育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单位。学校重视教育现代化硬件建设,提高数字化的利用效率,是全国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加强与国内外高校、教育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重视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积极发挥重点中学的实验、示范、辐射作用。学校向教改要质量,向科研要效益,重视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开展和评价,努力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严谨、科学的教育教学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多年来,各学科竞赛和高考本科进线率均在全省名列前茅,教育教学质量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清华、北大、复旦、交大、南大、浙大、科大、东大等高校的好评。李岚清同志曾为学校题词:“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作贡献”。
目前学校所处的环境是历史上最好的,上级领导给予自主办学的极大空间,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社区和家长的充分配合,新的教育理念已为更多的教师所接受,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录取清华、北大12人,奥林匹克竞赛省级一等奖58人次;%,录取清华、北大8人,奥林匹克竞赛省级一等奖59人次。
二
走进省常中给人的感觉是学习的好地方,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校园虽处闹市,却郁郁葱葱,漫步其中,给人一种宁静和遐想;名人塑像、题词记录着学校辉煌的历史,让人们感受到他们内心的自豪和自我激励;橱窗中、道路旁张贴着学生习作、各类表彰及师生在各类活动中的风采,展示着他们的成就和精神风貌;还有朗朗的书声、有条不紊的秩序……。再看他们的一天。清晨,校长在校门口、分管校长、中层干部、年级负责人在各自的年级部、班主任、早读课教师在教室迎接教师或学生的到来;中午,学生在校休息或自习,教师答疑;晚上,灯火通明,学生自习,教师自觉下班辅导;课堂上学生全神贯注,办公室内教师在认真备课,工作会议严肃认真,研讨会气氛热烈
……。可以说这是常中人精心营造的一种氛围、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是他们努力打造精深的文化、精美的校园、精品的学生、精良的队伍、精细的管理(省常中杨书记语)的反映,也是他们成功的根本原因。
校长篇
——正确的引领、导向和不懈的追求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从文化的解度讲,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精神领袖…校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往往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影响着学校物质文化的创造,教育制度的形成以及学校精神的培育(吴江市教育局沈正元语)。
校长王定新及其领导班子是省常中的灵魂。近几年来他和省常中的领导班子传承了常中历史文化中的精华并赋予新的内涵和追求新的发展,其思想与行为影响着中层干部、教师和学生,向着办学理念所追求的方向发展。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影响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得省常中在这三年时间内发生了巨大变化,基本实现了他们的共同愿景:把学校建设成教育优质、科研领先、管理科学、特色鲜明、条件先进、全省一流、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精品学校。在此期间他们基本完成了学校的整体改造,一座现代化的新常中即将展现在人们面前;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特级教师增加2人,学科带头人增加19人,骨干教师增加15人;教育教学硕果累累,省奥赛一等奖由04年的38人次上升到59人次,并且有1位同学进入冬令营;本二以上达线率由04年的90%上升到现在的95%。
1、对教育深入的思考
校长没有独特的思想,就不可能形成学校文化和学校精神,学校也就无法承担起应有的文化地位和精神使命(吴江市教育局沈正元语)。
在与省常中领导的交谈中、在参与他们的工作会议和理论学习中发现他们所面对的工作与我们一样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但是他们却能定下心来认真学习、认真总结、认真研究,对教育作不断深入的思考,这使得校长王定新及其领导班子逐步形成了一个基本
他们走在前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