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说明-1-
二、编制依据-1-
三、工程概况-2-
四、测量部署-2-
五、测量工艺及施工准备-3-
(一)测量准备-3-
(二)建筑物的定位和轴线控制桩的测设-3-
(三)现场施工水准点的建立-4-
(四)±:
——小钉
1:石底西;;号二1
木桩
(三)现场施工水准点的建立
本工程现场施工水准点的引测依据为业主和测绘部门指定的控制
点,我方将采用指定控制点向施工现场内引测施工水准点(±
标高)。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及观测的方便,在现场内布
设四个施工水准点。水准点布设在通视良好的位置,距离基坑边线大致
在10〜20m左右,可与建筑物某些轴线控制点在同一位置设置并进行保
护,初步定出四个水准点分别是ai、a?、3、f2,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
(n为测站数)(L为测线长度,以km为单位)。
(四)±
1、平面放样测量
(1)基坑开挖线放样。首先根据轴线控制桩投测出建筑物的外墙轴线,然后根据开挖线与外墙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开挖线,并撒白灰线作为标志。当基坑开挖到接近坑底标高时,用
全站仪根据轴线控制桩投
测出基坑边线和集水坑开挖边线,并撒出白灰指导开挖。土方分两步开挖,,基坑壁做喷锚护坡。当第一步挖完后第二步开挖前根据《立塔方案》及时放出塔吊基础线,首先对其进行开挖。待塔
吊基础硅强度符合要求后,再进行第二步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
(2)基础轴线投测。待基础垫层清扫干净,利用地面上的轴线控制网进行地下室基础部分轴线的投测。将仪器架设在控制桩位上,把控制轴线投测到作业面上,经检查无误,然后以控制线为基准,以设计图纸为依据,放样出其他轴线和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尺寸线。基础放线尺寸允许偏差如下表所示:
长度L、宽度
B(m)
允许偏差(mm
L(B)<
30
±5
30cL(B)
<60
士10
60cL(B)
<90
士15
L(B)>
90
±20
注:;外廓轴
线夹角的允许偏差应为±1〃。
2、
(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地面标
高控制点,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2)。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对所需的标高临时控制点即水平桩(又称腰桩)必须正确投测,腰桩的距离一般
从角点开始每隔3〜5m测设一个,〜,
并相互校核,较差控制在士3mm^为满足要求。
(3)基础结构模板支好后,用全站仪在模板内壁定出基础面设计标
高线控制混凝土浇筑。拆模后,在结构立面抄测结构1m线。
(4)基坑标高传递示意如下图所示:
钢尺
al
水准仪
.塔尺
标高基准点H0
b2
水准仪
a2
计算公式:H1=H0+b1-(a1-a2)-b2
待测点H1
基坑高程传递示意图
(五)
1、
建筑物±,采用激光铅垂仪方法。根据首层以上各楼层的平面图以及施工流水段的划分情况,选定所需要的内控点布设方法。采用内控点进行测量的准备工作和原理如下:
(1)首层底板浇筑时,在需要设置内控点的位置埋设150X150X4mm
厚的铁件,为内控点作准备。通过基坑外围的轴线控制桩把控制轴线投
测到首层平面上,然后对各轴线组成的方格网进行角度、距离的检核,允许偏差不得低于建筑物基础放线尺寸允许偏差要求。
(2)用钢锯在铁件上沿轴线方向刻划十字线,其交点即为首层布设的内控点,并做施工期保护,作为以上各楼层平面控制的传递点,这些
。
(3),在内控点区域上方相应位置预留一个15cmx15cm的孔洞(激光洞),用于内控点的竖向
传递。
(4),楼层激光洞严禁堵塞,以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直至结构封顶。
2、
(1)内控点传递:本工程采用激光铅垂仪配合经纬仪进行竖向轴线
传递。将激光铅垂仪架设在首层内控点上,接收靶放在待测楼层的相应
预留洞口上,对中整平铅垂仪后,打开发光电源并调整光束,直至接收
靶接收到的光斑最小、最亮。慢慢旋转铅垂仪,每转90。停下来观察光
斑的变化,最后接收靶将得到一个激光圆,当该圆直径小于2m
工程测量放线专项施工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