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效应螃蟹效应------ 用敞口藤篮来装螃蟹,一只螃蟹很容易爬出来,多装几只后,就没有一只能爬出来了。不为别的,相互扯后腿的结果。在企业经营中,同样有这种现象。我所经历的两个公司,都有“螃蟹效应”的不同表现。其一的公司原来是人才济济,产品技术含量高,在国内同行业数一数二的,由一个大股东( 自己有很好的其他企业的总裁, 但是一个外行) 兼任老总, 得到大家的认可。大家齐心协力, 创造了很好的收入和效益。后来老总撤出了, 从公司副总中提了老总, 原有的班子之间存在的各把一摊,各自为战,互不服气的矛盾爆发了,从相互勾心斗角到相互拆台,人心散了, 效益没了, 人也散了, 大量的营销、技术、管理人才( 包括副总、部门经理) 跑到竞争对手那里去了, 企业从盈利转到亏损, 导致一个好端端的“行业领头羊”的企业, 滑到了破产的边缘。我在另一个企业任老总期间,发现公司的副职和部门经理个个都忠诚企业,都是独挡一方的企业能人, 都可算为一只虎。当企业顺利时, 矛盾不突出, 当企业遇到困难时, 都照顾自己小团体利益,推诿扯皮,争功推过,不能团结一致,使公司不能顺利的渡过难关。以上两个案例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勾心斗角、内战频繁的“螃蟹效应”对企业的危害。螃蟹效应产生的原因分析螃蟹效应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分析起来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 国人的传统理念。虽然“螃蟹效应”没有国界,西方企业也非常得多,但我国自古来传统理念导致了“螃蟹效应”的泛滥。中国的历史, 是宣传“英雄创造历史”的历史, 突出宣传个人的作用,对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宣传得较少。就拿大众娱乐来说, 中国的麻将, 要求我们“盯着上家, 看着下家, 放着对家”, 一对三的个人博弈。这就不难理解, 我们的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 就有骨干出来再办同样的公司,“宁当鸡头, 不作凤尾”, 成为竞争的伙伴,谁也做不大的局面。------ 领导的管理理念。许多公司领导,害怕下属比自己强, “功高盖主”,在对下属管理中采取平均策略, 好的不鼓励, 坏的不批评, 靠权力而不是靠领导力管理。更有的领导喜欢下属打斗, 都需要得到他的支持而求他, 有一种谁也离不开他、公司离不开他的“高高在上”、有“生杀大权”的英雄感觉。------ 个人的奋斗理念。前面所述, “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理念,在职场人心中根深蒂固, 许多职场人都把“创立一个公司, 当一回说话算数的老板”作为自己职场生涯的梦想。许多职场人, 条件不成熟就创立自己的公司杀向市场, 没过几年就破产倒闭, 血本无归。在这里, 要告诫那些一心想创业的人: 创业, 不只是创立企业, 更重要的是创出自己的事业!创立企业有钱就行,创立自己的事业则需要自己向杰克- 韦尔奇那样,终身的奋斗! 如何避免螃蟹效应------ 开展正确的理念教育。转变我们的行为首先要转变我们的观念。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 个人的本事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团结合作的精神, 特别是企业的管理者, 更要有这种精神。职场人向往事业上的成功, 做职场中的强者, 但一定离不开团结合作的团队的配合。单打独斗的侠客在商场拼搏已成为历史,团结合作靠团
螃蟹效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