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的 6 个小故事发布者: 罗再梅发布时间: 2011-10-31 20:39:15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创设情境, 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 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 我在这些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意识的收集一些物理小故事在课堂上适时应用, 丰富了课堂教学, 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物理学世界是一个鲜活而完美的世界, 需要教师和学生花精力甚至花大精力去理解的科学, 学生觉得物理难学, 教师也觉得物理课难教。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做才能让物理课变得鲜活而生动,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在物理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使物理课变得生动、流畅,帮助教师十分轻松地完成教学目的。下面我列举几个例子,希望能使大家从中得到启发。 1 、讲授液体沸腾时,学生对沸腾必须达到沸点这一条件非常熟悉,但往往忽略继续吸热这一条件, 针对这一问题, 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很早以前, 一个小庙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小和尚。有一天, 老和尚要外出办事, 为了让顽皮的小和尚在庙里看门, 他想了一个有趣的办法: 他把小和尚领进厨房, 将盛有冷水的水锅漂在一锅沸腾的水里, 对小和尚说:“大锅里的水不能烧干, 你把小锅里的水烧开, 就可以出去玩了。”小和尚一听很高兴, 赶紧向炉里加柴, 使火烧得旺旺的, 可一直到老和尚回来, 小锅里的水也没有被烧开。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本故事主要考查水沸腾的两个条件:( 1 )温度达到沸点。题目中随着给大锅加热, 大锅中的水能达到沸点, 当大锅中的水温高于小锅中的水温时, 大锅中的水把热传递给小锅中的水,使小锅中的水温升高,直到温度都达到水的沸点。( 2 )要继续吸热。当两个锅中的水温都达到沸点后, 由于两者之间没有温差, 他们之间不会再发生热传递, 小锅中的水却不能继续吸热, 所以, 无论小和尚烧多长时间, 只要大锅里的水不烧干, 小锅里的水永远不会沸腾。本故事可以演变为试题: 把盛有水的小锅放入大锅里的水中, 给大锅底部慢慢加热,当大锅中的水沸腾时,小锅中的水( ) A 温度能够达到沸点,能够沸腾 B 温度能达到沸点,不能够沸腾 C 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够沸腾 D 以上说法都不对以上两种教学方式在知识点的考查上是相同的, 但故事为主线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了一种宽松环境, 爱护和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教师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的,达到了课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2 、在物理学中,有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同步的课堂演示实验也少。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便可以讲一些与之相关的物理常识的小故事,鼓励学生思考故事当中的问题,有助与学生突破思维障碍, 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讲授合理进行比较要确定测量单位时, 如果用阿凡提量渠水的故事进行教学要比枯燥、单调地讲授理论效果好得多: 有一次, 国王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智慧过人, 那么你知道眼前的这条渠里的水有多少桶吗? ”阿凡提说:“如果这桶有这条渠一样大的话, 那就只有一桶水, 如果这桶有这条渠一半大的话, 那就有两桶水, 如果这桶有这条渠的十分之一大的话, 那这条渠就有十桶水…为什么同一条渠却不能确
物理教学的6个小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