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阁十一功臣麒麟阁十一功臣是十一名中国西汉名臣的总称,后世简称麟阁。甘露三年(前 51 年), 汉宣帝因匈奴归降, 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 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 后世往往将他们和云台二十八将,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提,有“功成画麟阁”“谁家麟阁上”等诗句流传,以为人臣荣耀之最。十一人中霍光为第一, 并为了表示尊重, 独不写出霍光全名, 只尊称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 姓霍氏”。其次为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等,共十一人。霍光生平简介: 霍光, 字子孟, 约生于汉武帝元光年间, 卒于汉宣帝地节二年(前 68 年)。河东平阳( 今山西临汾市)人。他跟随汉武帝近 30 年, 是武帝时期的重要谋臣。汉武帝死后, 他受命为汉昭帝的辅政大臣, 执掌汉室最高权力近 20 年,为汉室的安定和中兴建立了功勋,成为西汉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政治人物。霍光是西汉著名将领霍去病的同父异母之弟。其父霍仲孺先在平阳侯曹襄府中为吏,与平阳侯的侍女卫少儿私通生霍去病,后归家娶妻生霍光。至霍去病在京城任将后,方知他的生身之父为霍仲孺。汉武帝元朔四年(前 119 年),二十一岁的霍去病以骠骑将军之职率兵出击匈奴,路过河东,方与其父相认,并为其购买了大片田地房产及奴婢。当时, 霍光仅十多岁。霍去病得胜还京时, 遂将霍光带至京都长安, 将其安置于自己帐下, 任郎官, 后升为诸曹侍中, 参谋军事。两年后, 霍去病去世, 霍光做了汉武帝的奉车都尉, 享受光禄大夫待遇, 负责保卫汉武帝的安全, 所谓“出则奉车, 入侍左右”。在跟随汉武帝时期, 他谨慎小心, 受到汉武帝的极大信任, 同时,他也从错综复杂的宫廷斗争中得到锻炼,为他以后主持政务奠定了基础。汉武帝末年, 围绕继位问题的一场明争暗斗已经逐步展开。武帝征和二年(前 91 年), 武帝悉心培养的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被逼自杀, 这场斗争就更趋于表面化。汉武帝为了避免他死后政局发生变乱, 抑制其子刘旦、刘胥的势力,将幼子弗陵立为太子,随即将其母钩弋夫人处死,以绝母后专权之患。不久,便命画工画了一幅周公背负周成王的图画赐予霍光,嘱托霍光像当年周公辅佐年幼的周成王一样辅佐刘弗陵。武帝后元二年(前 87 年)春,汉武帝病死,霍光正式接受汉武帝遗诏,成为汉昭帝刘弗陵的辅命大臣,与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共同辅佐朝政。从此, 霍光掌握了汉朝政府的最高权力。“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帝位的确定,不等于争夺帝位的斗争的结束。相反,更引起了激烈的政治斗争。霍光辅政以来,首先遇到的就是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而促使这场斗争趋向白热化的,是与霍光同时辅政的上官桀,以及汉武帝之子、燕王刘旦有关。上官桀为了谋取汉朝的最高权力,依附于昭帝之姊盍长公主。他首先巴结公主之近幸丁外人, 极力为丁外人求官进爵,得到公主的宠幸,与丁外人、公主等结成死党,而后进一步通过公主,将其年幼的孙女送入宫中,封为婕妤,意欲通过公主和孙女,来取代霍光与昭帝的地位。而燕王刘旦,则因长于昭帝而不得嗣立,心怀不满;另一位辅政大臣、御史大夫桑弘羊认为在汉武帝时期制定过盐铁专营的政策,使国家富强起来,功劳莫与之比,不甘居于霍光之下,遂产生了推翻现政权,由他与上官桀来主政的欲念,与燕王刘旦勾结起来。这就形成以长公主和燕王
麒麟阁十一功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