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谦词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朕(我, 我的, 从秦始皇开始专座皇帝自称)、孤( 小国之君)、寡( 少德之人)、不谷(不善)。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 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 女子自称妾; 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犬子、犬女: 称自己的儿女; 笨鸟先飞: 表示自己能力差, 恐怕落后, 比别人先行一步; 抛砖引玉: 谦称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 没有才智的)、不肖( 没有出息的), 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等等。【愚】谦称自己不聪明。如愚兄: 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如鄙人:谦称自己;鄙意: 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 谦称自己; 敝姓: 谦称自己的姓; 敝处: 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 敝校: 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 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 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 用于问对方问题; 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拙】用于对别人趁自己的东西。如拙笔: 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 拙著、拙作: 谦称自己的文章; 拙见: 谦称自己的见解;拙荆、贱内、内人:称自己的妻子。【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 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子: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 小可: 多见于早期白话, 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店: 谦称自己的商店。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 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家】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常用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等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老】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 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如老粗: 谦称自己没有文化; 老脸: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老和尚自称老衲;老官员自称老臣。【贫】僧道、尼姑自谦之称。如: 贫僧、贫道、贫尼。二、敬辞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 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 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 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 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 下的人, 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 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对使节称节下; 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 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 如大使阁下。对尊师长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执事(称对方手下以代对方)等。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令】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仁等。令, 意思是美好的, 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如令尊( 对方父亲)、令堂( 对方母亲)、令阃( 对方妻子)、令兄( 对方的哥哥)、令郎( 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媛( 对方的女儿)、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令亲(尊称对方的亲戚)。【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 如尊上( 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 、尊亲( 对方亲戚)、尊驾( 称对方)、尊命( 对方的嘱咐)、尊意( 对方的意思)。贤, 用于称平辈或晚辈, 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 表示爱重, 应用范围较广, 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先】称谓前面加“先”, 表示已死, 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 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 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 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太】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 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 母。唐代以后, 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 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 明清两代, 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 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圣】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
谦词敬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