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的技巧
理论资料整理:南宁市园湖路小学张永红
(一)关于停连
停连(停顿和连接):指的是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在区分、转折、呼应、递进等地方,造成声音空隙,承上启下,思前想后,就需要运用停顿;在组织严密、感情奔流、语言推进、个音节,叫重音。
重音的一般位置:
(1)并列性重音:作品中常有并列语句,词组和词因而有并列性。并列关系使内容得以完整的表现。并列成分是相辅相成的有机并列,而主要的并列成分便形成并列性重音。
(2)对比性重音:运用对比突出语言的目的,或加强形象,或明确观点,或渲染气氛,或显露曲折,或直陈态度,或深化感情。
(3)呼应性重音:在作品中,上文有呼,下文有应,呼应之中,主次分明,目的显露,悬念、伏笔亦得以冰释。①问答式呼应性重音②线索式呼应性重音③领起综合式呼应性重音
(4)递进性重音:有不少作品,从内容上看,是层层发展的,许多句子的关系是步步递进的。体现递进关系的重音我们称之为递进性重音。
①连续性重音:表现出人物、事件、行为、思想等在时空顺序中的进程。
②联珠性重音(顶针续麻句式):这类语句重音的特点是上句末与下句首的词或词组相同或基本相同,但重音的位置常在句末。
(5)转折性重音:有些句、段,是曲折行进的。转折性,反映了语言链条的发展有某种多向性的特点。犹如走路,不仅会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情况,还会有左弯右转、东奔西突的情况,突出转折性的重音,便容易符合“千回百转”“回肠荡气”的文气。
(6)强调性重音:作品中某些语句,为了区别程度、廓清范围,对那些具有极力强调色彩的词或词组要给以突出,我们统称为强调性重音。
(7)比喻性重音:作品中使用比喻,可以使空泛的内容具体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在朗读中要突出那些比喻词语,使被比喻的事物鲜明活脱,生动可感。
(8)拟声性重音:拟声是指对声音的摹拟,如许多象声词,虽然不比惟妙惟肖,但一定要近似。如鼓声咚咚,炮声隆隆,没有必要把鼓点一丝不差地描摹出来,没有必要把炮声的全过程不遗漏地诉诸文字。但那“咚咚”“隆隆”的声音,都可以使人想象出具体情形。文字语言不能真正描摹出任何声音形态,这是它的局限性,不过在作品内容需要的时候,作家总要找出近似的象声词来。朗读时,当然不
应像口技那样把象声词一个一个模仿酷似,但也不应像念字那样一个一个死板地读字音。象声词作为拟声性重音,必须在全句起着“传神”的作用,其他词或处于必然如此的地位,或只起补充、辅助的作用。否则,象声词必须服从全句主旨,不一定就是重音。这正是拟声性重音区别与象声词重读的原因所在。
(9)肯定性重音:作品中经常用“是”、“有”、“在”、“不是”、“没有”、“不”、“没”等表示对人、事、物等肯定的判断。无论用哪一个词,在句子里都表示某种判断的确定无疑,都是被肯定的对象在上文已经出现过,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下文只是强调它们被肯定的性质,则这些词要作为肯定性重音。
(10)反义性重音:作品的褒贬,不一定与词语的一般意义吻合,有时,褒义词用于贬义,贬义词用于褒义。这种情况下,为了突出它们的相反意义,就把它们作为重音,即反义性重音。一般的说法是“反语”,那是从语气上说的,我们这里是仅从重音的角度说的。
在确定了重音之后,只解决了问题的一半,更重要的问题是在于用有声语言把确定了的
朗读的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