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古诗二首
(阅读提要)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开 ,
碧 水| 东 流 |至 此 回 。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
(主要作品)
《题临安邸》《长相思》《洞仙歌》
二、解释题目:
临安:南宋的京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坻:客栈、旅店。
题:题词。
三、初读古诗,掌握生字
dǐ
临安邸 (私邸)(官邸)
xūn
熏风 (熏制)(熏肉)
二、诵读古诗,解词释义.
1、自由诵读古诗.
[注释]
休:停顿、罢休。
直:简直。
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宋朝原来建都于此,时已为金侵占。
设置悬念:
杭州我们都很熟悉了,汴洲是什么地方呢?(北宋的都城,今河南开封市。)这里为什么把杭州当作汴州呢?
三、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
2、集体交流反响。
[译诗、诗意]
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
西湖边轻歌曼舞何时才罢休?
暖风熏得游人如痴如醉,
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
3、激情阅读。
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北宋就不复存在了。然而那些权贵们还不都是朝朝寻欢、夜夜作乐吗?看到这一切,作者心急如焚地问了一句是什么话?(西湖歌舞几时休?)
4、想到这些,人们怎能不担忧呢?再问:——(生齐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5、想到这些,人们又怎能不愤怒?人们指着权贵的鼻子激愤地问了一句什么话?——(齐读诗中句子:西湖歌舞几时休?)
四、品悟字词,深化主题.
1、读一读。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暖风"“游人”在诗句中的意思。(“暖风”一语双关,既指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的游客,它是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生的南宋统治阶级。)
3、自由品悟这两句诗
。
4、老师小结。
《题临安邸》生动地描绘了南宋王朝荒淫腐化、苟且偷安、醉生梦死、寻欢作乐的生活情境,倾吐了纠结在广阔人民心头的愤怒,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五、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诗文。
2、默写古诗.
3、说说《题临安邸》这首诗的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承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它倾吐了郁结在广阔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挖苦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挖苦,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在答复文学社什么是挖苦这一问题时,鲁迅道:“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大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的地-—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挖苦。”他又说:“挖苦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事实,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可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不过这事情在那时却已以是不合理的,可笑,可鄙,甚而至于是可恶。但这么行下来了,习惯了,加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如今给它
11古诗二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