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匆匆》教学实录及评析
执教: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 何 捷
评析: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黄国才
何 捷 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语文老师,福建省语文学会小学专委会副秘书长,对作文教学颇有心得,发表专业师:好孩子,抬起头,整整五分钟匆匆而过,当你经过认真考虑之后,我相信你就能读懂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能和作者对活了。我们先以第一自然段为例,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第一自然段看出作者很羡慕这些能失而复得的花草,它们的光阴可以重新再来,而作者心中有无数的问号,为什么自己的时间匆匆而过?
师:是啊,在羡慕之余有无限感慨。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把自己的情感融人其中读出来吗?孩子们注意,假设他能读出这种感受就给他掌声。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就这段,还有谁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
生:世间万物都能重新来过,但是时间不可以,作者让我们好好珍惜时间。
生:从“一去不复返”这个词我能看出时间不能回来了.
师:这个孩子了不起,他不但读出了味道,而且还为我们提示了一种读书方法,,再次为我们读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还有很多孩子想说,但是时间有限,这样吧,每个孩子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各读各的,读出各自的理解。
(学生自由读文)
点评: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个体、是一个个独特的“这个”,因此,我的感受不能代替你的理解、他的考虑不能代替我的头脑。何老师在赞许第一位学生的感受之后,立即推进“还有谁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于是,不同的“朱自清"出现了。
(二)辐射全文,放手自学自悟自品。
师:好孩子,真会读书,当你用心倾听了作者的对话,和作者一起考虑后,你突然发现,作者在和你对话了,你能听懂作者要说的话了,这就是一种品读散文的方法,咱们就来品一品这篇《匆匆》。再给你一分钟,每个人找准一个点先试着品一品,一分钟以后咱们再交流.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想品哪段就说哪段.
生:我要品的是第二自然段,我想先读再谈感受。
生:我不知道他给了我多少日子……作者把八千多日子比作一滴水,这个比喻很夸大也很形象,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没有声音没有影子,人不可能做所有事情,所以很惆怅。
师:你姓周,我应该叫你周老师,因为你把我要说的全说啦。你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一滴水有什么特点?
生:很渺小.
师:可在作者看来,这一滴水大得让他害怕,让他心痛,周老师,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
师:八千多日子就是二十多年,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多年?所以这滴水非常大。可是尽管再大,也只能怎么滴呢?请读出相关部分。
(生读)
师:不管是谁,感受到时间这样流逝,都会害怕,怕得冷汗直冒,热泪直流,请为我们读渎作者的描写。
生: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品得好!请连起来,为我们再读读,让我们也感受一下!
(生读句子)
点评:《匆匆》有许多含义深化的句子,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怎么理解、理解到什么程度?这种“理解"是靠老师分析、讲解还是靠学生联络生活实际自读自悟?何老师给我们的答案是引导学生联络生活自读自悟,老师只相机点一下,促其提升,如毫不怜惜夸奖、如在关键处点一下“这滴水有什么特点"等等。只有学生“自读自悟"所得,才是真得。
师:这句话也是课后的第二道题要我们重点感受的。就这句话,谁还有别的感受,也为我们读读。这一回我们换个方法来读。请一个孩子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先读读,其他孩子听听,看看能否听出文字中蕴含的情感,看看谁是他的知音。
生:“在默默里……泪潸潸。”
师:他是善读者,你们是善听者,谁是他的知音?
生:我听出了一种彷徨。
生:我听出了一种忧伤。
生:我听出了一种矛盾。
师:你的知音真不少啊。,其他知音们一起跟着读。
(生读)
生:我想说说第三自然段“洗手的时候……过去。”
师:有人说朱自清的散文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在不经意处着浓墨重彩描写,这段就是个例子。文中列举的这些事情大家每天都做吧,例如洗手,还有吗?
生:吃饭,睡觉,发呆……
师:这些事我们每天都经历,你的时间也这样过去了吗?请向朱自清学语言,学着说几处。
生:做作业发呆时,时间过去。
生:玩游戏时,时间过去。
六下《匆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