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京剧的“四大”.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京剧的“四大”
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于 1921 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京剧四大名旦最为知名,他们指的是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四大名旦合森、奚啸伯。前四大须生
余叔岩
余叔岩,男,京剧老生。湖北省罗田县人,生于北京。谱名第祺,字小云,官名叔巌,巌与岩通,巌字笔画太多,所以常用“岩”代替。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
大的发展与创造, 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余
叔岩与弟子孟小冬、李少春合影
言菊朋
言菊朋( 1890-1942 ),原名锡,北京人,蒙古族。曾在清廷蒙藏院任职。因酷爱京剧,业余参加清音雅集、春阳友会等票房。演老生。
言菊朋早年经常观摩谭鑫培演出,并从陈彦衡学“谭派”戏,又向红豆馆主、钱金福、王长林等请益,唱、做、念、打均有基础。 1923 年,在梅兰芳、陈彦衡等鼓励下,正式参加
戏班。以演《汾河湾》 、《战太平》、《定军山》、《桑园寄子》、《法场换子》等著名。
高庆奎
高庆奎( 1890 — 1942 ),原名振山(镇山) ,号子君。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 京剧高派老生艺术创始人, 京剧“四大须生”之一。
高庆奎原籍山西榆次, 生于北京。 其父高四保 (士杰)为清末京剧著名丑角演员。 20 世纪 30 年代,高庆奎与余叔岩、马连被誉为老生“三大贤”。
马连良马连良(),回名尤素福,原籍陕西扶风,生于北京,字温如。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老
生行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马派”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首,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
马连良是扶风社的招牌人物。代表剧目有《借东风》 、《甘露寺》、《青风亭》、《四进士》、《失空斩》等。父马西与著名京剧演员谭小培熟识, 三叔马昆山在上海唱戏, 家庭的熏陶,使马连良从小热爱京剧艺术。 9 岁入北京喜连成科班, 23 岁
自行组班,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马派”表演风格,自 1920 年代至 1960 年代盛行不衰。 20 世纪,他与余叔岩、 高庆奎、言菊朋并称前“四大须生”;后三人去世,他又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并称后“四大须生”。 1931 年马连良在天津与周信芳同台演出,因他们技艺精湛, 各具风采, 被誉为“南麒北马”。
后四大须生
马连良
谭富英
杨宝森
奚啸伯
“四大名丑”
萧长华
萧长华是著名的京剧丑角,戏曲教育家。他出身梨园世家,
自幼学戏。 12 岁登台, 15 岁专攻丑行。 27 岁应富连成科班之聘任总教习。除主教丑行外,生、旦、净诸行戏也遍为教授。任职 36 年,中间一度为了专心教学曾舍弃丰厚收入辍
演 8 年。从第一科到第七科经他开蒙指导的学生不计其数。
京剧界杰出人才雷喜福、 马连良、李盛藻、小翠花、李世芳、侯喜瑞、刘连荣、袁世海、马富禄、叶盛章、叶盛兰、艾世
菊、曹世才等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在科班,萧长华主持编剧、
整理和教排了大量传统剧目,计约 400 余出。建国以后,曾经任中国戏曲学校副校长,校长。为京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马富禄
马富禄是富连成第三科的学生,七岁入“鸣盛和”习老旦,后
因科班报散,十岁经刘喜益介绍转入“富连成”科班习艺。 ,先工老旦,后改丑行。从师萧长华、郭春山。由于他天赋条件
好,尊师好学,刻苦勤奋,在科班里就小有名气,常与马连良合作,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出科后随杨小楼、梅兰芳、于连泉等赴上海天蟾舞台献艺。载誉归京后,他继续从萧长华、王长林学艺深造。后又与诸多名家鼎立合作。并曾与老生张春彦、小生金仲仁、旦角赵桐珊被誉为荀慧生剧团的四大金刚。长期为筱翠花、马连良配戏,是“三小戏”和做派老
生戏中不可多得的丑角人才。马富禄的嗓音响堂,天赋条件奇绝,他口齿

京剧的“四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ojz4822
  • 文件大小38 KB
  • 时间202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