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
理论综述:
一.高校教师绩效与薪酬的研究综述
1国外薪酬研究概况:
国外对于高校教师薪酬的研究,以经济研出应根据教师开展不同阶段特点,设计“区分性教师评价体系〞,指出应该从三个层次上对教师设置不同的评价体系:第一层次是专为新教师设计的,通过对新教师的支持,促进新教师的成长与开展;第二层次是为获得任职资格的教师设计,在该层次的评价中,教师通过自评、制定目标、收集数据、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获得自身的专业开展;第三层次的评价则更多关注教师群体。而对于整个教师绩效评价产生极大冲击的是美国教育管理家波依尔 (ErnestBoyer,1990)和莱斯 (,2002)分别发表了对美国教师绩效评价有深远影响的研究报告 ,他们提出应该重新认识和思考高校教师学术活动、调整教师奖励系统,以表达教师在各个方面对学生、专业学科和社会所做出的付出和奉献。他们建议,根据教师本人的才能、爱好及所在院校的中心使命,教师在工作中可专注于创新发现、知识整合、应用,或教学中的一项或多项学术活动,并且获得同等的成认和回报。
根据相关的教育评价理论和管理理论,国外教师评价实践也在不断开展。主要是经历了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美国奖惩性教师评价开场实施,这种评价模式是直接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通过奖惩来强化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有利的行为,弱化对教学目标不利的行为。另外一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教师评价发生了深刻变化,开场推行、倡导开展性评价制度,形成了奖惩性评价与开展性评价并存的局面。这种评价模式是以促进教师个体开展和学校整体开展为主要目的,立足于教师的开展与未来,突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自我评价,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并在评价中表达教师的个体差异。目前,国外高校实践上多采用开展性评价与奖惩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师评价制度。
-
. z
4国内绩效评价研究概况:
我国高校教师评价的理论开展较晚,在国内最早是1972年**李聪明在其编著?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书中提出了教师评价的概念。他指出:“教师评价是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技术评量教育期间的一切效果〞。 80年代,苏渭昌、*笛梅编著?教育评价技术?,涉及到了教师评价方面的内容 。21世纪,我国对于高校教师评价的研究迅速开展,主要是由于高等教育的开展要求增强对于教师的管理。很多学者对于绩效评价制度进展了研究,对于它的完善和开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王光彦,李元元,邱学青,李敏等人在2005到2006年期间,对绩效评价状况进展了调查研究,发现大局部高校人事部负责人认为绩效评价的根本理念应该是“以人为本〞,“绩效优先〞,应遵循的评价原则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绩效评价的指标和标准应该由院系和学校共同提出。绩效评价的内容根本包括教学,科研,社会效劳三个方面。
在绩效评价制度方面,王远和尚静 〔2004〕用实证的方法,调查分析了大学教师绩效评估制度的有效性。以政策分析视角构建了大学教师绩效评估制度的有效性分析,通过调查和访谈,证实了制度预期与制度效果之间的显性差异,制度阻碍了教师的长远开展,也不利于大学学术与组织的开展。而夏研 〔2006〕在?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机制的建构?进一步指出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制度中的种种诟病,绩效评价指标不全面,导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评价标准不科学推动了学术腐败,同时,绩效评价过程操作不规*,标准过高,指责过多,导致教师的积极性大大挫伤,严重地影响了绩效评价的鼓励效果。在评价方法上,存在着过分量化,标准化得倾向,导致评价结果误差过大。
鉴于这些问题,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相关的解决思路,以促进制度目标的实现。
-
. z
赵应生, 龚波, 杨熙 〔2005〕 通过研究大学教师在绩效评价反观下的劳动特点,反思了绩效评价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指出大学教师绩效评估必须要倡导一种积极的人文关心。要求高校应该转变评估观念,营造和谐的评估文化,尊重自由的学术精神,鼓励创新和超越,探索教师的自我评估制度。将教师评价与人文关心结合成为该制度开展的重要方向。
另一方面,借鉴国外经历以及针对我国教师评价中奖惩性教师评价带来的弊端,学者们提出开展性教师评价的理念。杨建云,王卓〔2005〕 在?论我国开展性教师评价的实质?中,指出我国实施开展性教师评价以奖惩性教师评价无法取消为背景,强调这种评价实质在于
文献综述from灿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