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主体合力机制研究.doc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主体合力机制研究摘要:近年来,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问题,理论界的许多专家做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主体合力机制及基本特征加以界定,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主体合力机制的路径。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合力;机制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主体合力机制界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合力机制, 主要指的是在高校内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系统中, 各子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过程中, 各个要素努力朝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目标, 形成一致的矢力方向, 从而有效实现教育目的综合效力的一种机制, 最终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也就是说高校各部门之间要互相配合, 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各种教育力量之间只有同心协力, 才能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主体合力机制基本特征第一, 方向性特征。只有保持方向性这一特征, 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合力的本质特色。只有坚持方向性原则才能统一学生的思想、协调教育各方面的力量、使所有力量向同一方向发挥, 才是形成合力的重要保证。第二, 联动性特征。在这个教育系统中的合力不简单等同于该系统中多个分力简单相加而形成的合力,系统中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力的聚合, 而合力机制中的力是各要素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新力,不仅是静态的合力, 而且是一种动态的合力。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合力机制中, 各要素紧密相连,互相制约,相互依赖。第三, 实践性特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要主动服务于高校的中心工作, 充分发挥好教育工作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凝聚功能等,把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和智慧统一和贡献到高校发展和稳定的工作上来。要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 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这是实践性的具体体现。 3.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主体合力构成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在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扮演着宣讲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角色, 是高校内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直接实施者, 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突出重点, 言简意赅, 既注重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引导学生, 还要让他们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来看待问题。 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大学生正处于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转型期”的特定时期, 他们思想活跃, 同时也缺乏成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容易受到西方文化、观念的冲击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盲目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要培养大学生有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 所以必须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 对其思想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在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中, 高校学生辅导员承担着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 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态度、价值取向和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导向作用。 党政群团干部队伍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 高校各部门工作人员所开展的各项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一根本任务进行。高校党政群团各部门是学校党委的办事机构和职能部门, 担任着德育工作的重任,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高校党政群团干部是直接负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机构, 其领导工作方法正确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有效实施。 专业课教师队伍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主体合力机制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