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对标BAT.doc平安对标 BAT 2013 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对于刚刚将互联网金融确立为发展战略的中安”, , )来说, 如同在“迷雾”中疾行。不过,在随之而来的 2014 年,中安似乎找到对互联网金融的感觉和方向。 3月 19 日,中安在 2014 年年报中首次披露了其互联网金融的数据: 互联网业务用户已达 亿人, 其中年活跃用户 6925 万人。 2014 年核心金融业务向互联网金融迁徙用户 1434 万人次,由互联网金融业务向核心金融业务迁徙 1143 万人次。与微信用户和支付宝用户相比,平安的互联网用户量尚有不小差距。“目前我们的客户(量)是足够的”,平安董事长兼 CEO 马明哲在年报发布会上表示。在他看来, 平安下一步的重点是增加客户的接触频率, 进而实现价值的转换。无论是“ 1333 ”战略、“五马奔腾”、“平安战车”,还是“一扇门、两个聚焦、四个市场”,平安这些名目繁多的互联网战略提法,其目标指向只有一个:实现“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成为国内最大的个人金融服务提供商之一。经过 27 年的发展,平安已不满足于在传统金融领域打拼,而是谋求传统业务和非传统业务“两条腿走路”。今年更是被平安定为“非传年”, 即: 在保持传统金融业务优势的同时, 加快非传统业务的发展, 从金融服务领域进一步深入到生活服务领域。在诸多 IT 界人士看来,目前互联网已进入 时代,“S (社交)、M (移动)、A (分析)、C (云)”将成为新一代互联网革命的核心。在互联网 时代, 一直致力于综合经营的平安, 对于综合经营有了不同的理解:功能各异的子公司或平台,如何既能保持各自不同的定位, 又能彼此打通, 顺畅无缝对接各种生活场景, 从而实现全流程、全价值链条的管理。“从地面朝天上飞”( 马明哲语) 的平安, 已将竞争对手对标在以 BAT 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马明哲认为, 平安的互联网金融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比之普通的互联网企业更加清晰: 以金融为手段, 实现线上线下的结合。在平安向生活服务领域渗透的同时,以 BAT 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也加紧向金融领域的扩张。而平安的金融同行们亦纷纷打造互联网综合理财平台。 3月 25日,“小马金融”正式上线,亦谋求以金融为手段的线上线下的结合。“花心思黏住用户,形成平台生态内的循环”,这将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商业之道。平安做得到吗? 策略迭变 2013 年,中安综合金融进程加快,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互联网”成为马明哲每年初新年致辞的核心关键词, 这一点甚至从其所用的标题便可管窥一二。比如, 2013 年的新年致辞标题是“科技, 引领平安综合金融”, 2014 年则是“科技,让综合金融更精彩”,到了 2015 年,则进一步雄心勃勃:“蓄势待发,决胜新平台”。事实上,按马明哲公开的说法,早在 2010 年左右,便已意识到科技对消费习惯、商业模式和产业行业的颠覆性改变。 2013 年, 平安正式确定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战略,这被视为其自 1993 年引入代理人团队、 200 2 年后援大集中之后的又一次革命。不过,在这一年,平安对综合经营还主要围绕“金融超市”的概念, 采用的模式亦主要是传统的交叉销售。对互联网金融的布局, 则开始谋
平安对标BA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