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银行缺乏现代商业银行高效率、高效益融通资金的职能,显然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在原有银行的体制下,资金作为国家分配生产要素的工具,按计划被条条块块所分割,其必然的结果是资金占用大、管理效率低、风险无人负责,资金供给的高度垄断形成资金流动极度倾斜,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资金供求严重失衡等等。由于资金融通弊端而导致的经济效率不高、经济效益低下,只有通过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才能得到彻底改变。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社会政治将继续保持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进一步完善,国民经济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取得明显成效,这些都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二)加入WTO的竞争 1999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了协议,扫清了中国“入世”的最大障碍,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将遵守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金融服务协议》,从此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步伐就大大加快了。一旦加入WTO,我国将立即允许外资经营所有国外客户的外汇业务,“入世”1年后,外资银行将获准经营中国客户的外汇业务,“入世”2年后,外资银行将可以经营人民币批发业务,约在2006年(“入世”5年后),外资银行将被允许开展中国居民的零售业务。我国目前虽然也有部分外资银行存在,但其数目少, 集中在几个大中城市的开发区内,产生的影响也不大,截止1997年底,有277家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代表处,, %,1998年因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这一数目下降为253家,资产额也减少了38亿美元,但外资银行外汇业务的比重较高,约有30%,加入WTO后,中国金融市场虽采取逐步开放方式,但外资银行进入的速度会加快,金融市场的竞争将更激烈。而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思路、策略和方法与之相比较,差距是明显的。经营方式粗放化,不善于掌握和运用国际通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经验方法,不注意金融业务的改革创新等经营管理上的漏洞,已经在国内同业竞争中暴露无疑,如不及时转变观念,深化改革, 将来就不仅是经营亏损的问题,而是能否生存的问题。(三)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近20年是我国证券业获得极大发展的时期,证券工具创新层出不穷,证券公司业务迅速膨胀,一方面开拓新的金融市场,另一方面又蚕食着本属于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领域,尤其对商业银行的资金存贷市场展开了猛烈的攻势。相反,国有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人的重要性正日见下降,各种融资方式,尤其是证券公司开拓的直接融资方式正在取代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方式。越来越多资信高的公司、企业纷纷转向证券市场,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获取资金,导致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大幅下降,呆帐、烂帐比例明显上升,贷款收益率严重下挫。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国有商业银行也必须继续深化改革。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难点(一)资本充足率低我国银行资本的来源,有拨入和自筹两种基本形式。我国最早的银行资本,来源于国家预算的拨款。建国初期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 由国家财政拨付创业资金。以后,国家财政又逐年增拨信贷资金。1956 年以前主要采取在预算结余中拨付信贷基金的办法,这样,一旦出现财政赤字就无法拨付,银行资本的增加就缺乏保证。自1957年开始, 国家在年初安排预算收支时,就把增拨信贷基金列入预算支出项目, 使银行资本的增加有了可靠的保障。1983年7月,国家决定由银行统管国有企业流动资金后,财政不再向国家专业银行增拨信贷基金, 专业银行资本金的增加则主要依靠自筹。进入90年代后,随着专业银行的转轨,在银行资本方面暴露的问题和缺陷日渐严重,如何采取相应对策,按国际规范要求管理经营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已成为当前深化金融改革所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问题很大,而且日趋严重。如果我们不抓紧时机按国际监管标准重新组合和充实银行资本,就必将被视为高风险银行,降低信用等级。这样,在国外借款和融资时,就不能享受优惠待遇,要付出较大的成本代价。同时,要受到苛刻的金融监督和歧视性待遇,难以在国际上开展信贷活动,这必将严重地影响到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由此还将产生在银行监管上的“二元反差”效应: 一方面,我国的银行机构在国际上的融资活动要受到所在国的歧视性待遇和苛刻性管理;另一方面,我们对在华的外资银行及其经营活动却不能实行对等监管,在它们达到了《巴塞尔协议》的基本要求后, 只能对其实行相对宽松的约束。显然,这种不平等的监管,大大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必将严重损害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使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和国际接轨,达到《巴塞尔协议》要求的充足资本率标准,已经是刻不容缓了。(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近几年来,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中长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难点与对策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