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 ... - 金坛市儒林中心小学.doc一咏三叹“读”有韵味江苏省金坛市儒林中心小学李宝娣邮编: 21322 【内容提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实现生本与文本的“视域融合”,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于篇幅较长的文本,“一点突破,反复咏叹”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所谓“挈领而顿,百毛皆顺”就是此理。【关键词】个性化阅读视域融合长文短教挈领而顿一咏三叹【正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诠释了全新的理念,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把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 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零距离”的亲密对话,触摸作者的心灵,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话题。在这一点上,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和学习的范例。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念性文章,作者周晔(鲁迅三弟周建人之女)用质朴的语言、细腻的描写,从小处着笔,深情回忆了“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和“关心女佣”等几件事情,反映了鲁迅先生对自己侄女的爱抚和对穷苦大众的关怀,揭示了鲁迅先生受到工人、学生和各色各样的人追悼和爱戴的原因是“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因作者是以儿童的口吻来写的,诙谐幽默, 所以学生们读起来倍感亲切。课文篇幅很长,24个自然段,1700 余字,如事无巨细地条分缕析,既费时耗力,又背离了新课程理念。下面,我就于老师具体的教学环节,谈谈他是如何做好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的“婚姻介绍人”的? 【片段一】:独具慧眼,找准情感切入句。(在认真地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文章第一部分,联系语言环境理解了“追悼”、“吊唁”等词义后。) 师:第 1段最后一句话是比较难读的,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感情。生:(自由读)“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 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评析】学生与作者年龄相仿,感情上容易沟通、形成共鸣。于老师深钻文本,独具慧眼, 找到了这一情感切入句,为后面的一咏三叹,引导学生走进言语深处,与作者一次次进行心灵对话,打开了一扇门。因为学生刚刚初读课文,对文本的理解尚且肤浅,尽管读得比较投入,但远不够味。【片段二】: 以情促读,泛起情感的涟漪。(教学“谈《水浒传》”部分,在联系语境理解了“囫囵吞枣”和“张冠李戴”之后) 师:读得不错,但伯父的话没读好。我读伯父的话,你读周晔的话好吗? (于老师把“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读得有声有色,引得学生捧腹大笑。) 师:伯父没有批评周晔,没说她半个不字,为什么她又难过又羞愧呢? 生:这里表面是夸“我”的记性好,实际是批评周晔读书马虎,所以她难过。师:这位同学说得对,说得好。好就好在一个“表面”上,一个“实际”上。这叫“听话听音,锣鼓听声”。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一下。(学生再读) 师:鲁迅批评侄女是非常委婉的。临走还送她两本书。读完这个故事,什么是“爱抚”, 你明白了吗? 生:是疼爱的意思。鲁迅先生很疼爱他的侄女,很关心他的侄女。师:(深沉地)可是,伯父不幸逝世了。从此以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 ... - 金坛市儒林中心小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