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刘白的经典古诗词句大全.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8 页

2、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唐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支配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望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望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好像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唐人的咏物诗,往往仅在最终一句才能见到作者的本意。白居易一向提倡作诗要通俗易懂,但也不反对用隐喻的方法。《古原草》这首诗题目标有“送别”二字,很明显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篇。而通篇几乎都在写草,实是借草取喻,以草木之茂密显示友人之间依依惜别时的绵绵情意。情深意切,所喻尤为奇妙,不愧为、白居易的成名作。
刘白的经典古诗词句3
1竹枝词二首·其一
刘禹锡〔唐代〕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唱歌 一作:踏歌)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却有晴 一作:还有晴)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特别宠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纳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爽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深厚。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2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唐代〕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王濬 一作:西晋)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照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此诗怀古伤今。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定,阐发了事物兴废确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著名,是因为曾经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照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










3赏牡丹
刘禹锡〔唐代〕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季节动京城。
此诗乃赞颂牡丹之作,其赞颂之手法,乃用抑彼扬此的反衬之法。诗人没有从正面描写牡丹的姿色,而是从侧面来写牡丹。诗一起先先评赏芍药和芙蕖。芍药与芙蕖本是为人所宠爱的花卉,然而诗人赞颂牡丹,乃用“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以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芍药”,

刘白的经典古诗词句大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h思密达
  • 文件大小36 KB
  • 时间2022-01-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