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剖解德日刑法学犯罪论体系.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2 / 22
犯罪构成理论:刑法谦抑精神之载体
———剖解德日刑法学犯罪论体系
摘 要 犯罪构成理论在其价值定位上应当成为刑法谦抑精神的载体。德日刑法学犯罪论体系通过入罪与出罪双向功能的配置,借由社会相当性、可罚XX性和期待可能化事由时,则阻却XX而不成立犯罪。这种推定机能的体系性意义在于:经历了构成要件判断之后,到XX判断阶段即无需就行为有无XX性再作积极判断,而只需从实质意义上考究有无XX阻碍事由即可。XX判断说穿了即是XX阻却事由存否我国有的刑法学者认为,罪之司法谦抑即是事实上的非犯罪化,指尽管刑罚制度的正式规定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刑事司法制度对特定情况下特定行为<逐渐>减少其反应活动的现象。事实上非犯罪化体现了刑法的限制机能,同时可以使刑法在面对"情与法"的冲突时作出一种符合人性的理性选择。另外
.
5 / 22
,对于某类并不适合直接在法律上作出规定,或者在法律上非犯罪化的条件仍不成熟的行为提供一种过渡性安排的途径。事实上的非犯罪化在我国现有的犯罪论体系中面临无法解决的困境。参见储槐植、薛美琴:"刑法谦抑",德日刑法学存在两大基本的犯罪论体系。一是由贝林格首创,麦耶尔<Mayer>定型的"构成要件———XX———责任"的体系,称为麦耶尔体系,二是由麦茨格<Mezger>创立的"行为———不法———责任"的体系,称为麦茨格体系。相比较而言,在德国,麦茨格体系与麦耶尔体系各有市场,而在日本,麦耶尔体系具有绝对优势的地位。一般认为,麦茨格体系存在下述两大基本缺陷:其一,将"行为"要件独立前置混淆了犯罪概念的基础与犯罪成立的要件两个问题;其二,将"构成要件"与"XX"一体化为"不法"则又混淆了XX性类型与一般XX性两个问题。相较而言,麦耶尔体系更具实践品格,"构成要件"、"XX"和"责任"的依序逐层检讨,全面贯彻了罪刑法定、法益保护和责任主义的近代刑法三大基本原则,避止了罪刑擅断、主观归罪和客观归罪三大危险倾向,故而被公认为最为完美的犯罪论体系。所以,一谈与德日刑法学犯罪论体系,总是以"构成要件———XX———责任"体系为标本。这里所言的"积极要件"、"积极判断"与"入罪功能"皆系自判断结果而非判断过程的角度而言,下述的"消极要件"、"消极判断"与"出罪功能"亦同。
笔者认为,"构成要件———XX———责任"的犯罪论体系的发展演进过程可以说是"构成要件"、"XX"和"责任"三要件关系密切化的过程,或者说是"构成要件"概念X畴不断扩X的过程。在构成要件与XX关系问题上,存在两种基本主X。一种是以麦耶尔为代表,认为构成要件仅系XX性之认识根据,即主X二元化;另一种是以麦茨格为代表,认为构成要件实系XX性之存在根据,即主X一元化。笔者拟称前者为"异体论"的XX类型说,后者为同体论的XX类型说。但是,两种学说的基础共识乃是认同构成要件具有XX性推定机能。
.
5 / 22
所谓责任,即行为人须具有责任能力<能力要素> ,具有故意或过失的罪过心理<心理要素> ,并且还须具有实施适法行为的现实可能性<规X要素> ,从而构成行为人受刑法责难的主观基础。就构成要件与责任的关系而言,当代德日刑法学界歧见纷纭,莫衷一是。但是,细加梳理,下述两点共识应属殆无异议:第一,既然已经一般地承认了故意、过失在作为责任要素的同时也应作为构成要件中的主观要素,那么肯定构成要件与责任之间相当实质联系的存在亦属必然;第二,由于责任非难必须要深入到行为人人格中去进行,故对于责任就不能如对XX那样纯粹地以构成要件符合性加以推定,也就不能如对XX那般仅就阻却事由存否作消极判断为己足。根据笔者的鄙见,德日刑法学界的普遍倾向是:对于责任之心理要素即故意或过失,视为积极要素,而为积极判断;而对于责任之规X要素即期待可能性,视为消极要素,故为消极判断,即以期待可能性之缺乏为责任阻却事由。可见,责任中亦含有消极因素,责任判断中亦带有消极判断的成分,也具有出罪功能。
如上所论:构成要件与XX、责任之间的关系实质上乃是犯罪构成的原则确证与例外否决的关系。②构成要件作为积极判断经营着入罪功能,可以说是权力意志的确证,XX和责任作为消极判断发挥着出罪功能,可以说是权力话语的传递。应该肯定,在犯罪论体系之内为出罪功能开辟一之地,不仅为国家刑罚权铺设了收敛的台阶,从而实现了刑事司法权有为与无为的回旋,而且为刑事被告方开辟了抗辩的平台,从而保障了"刑事司法场"上权利和权力的衡平。③这种兼容入罪与出罪双重功能的犯罪论体系实质上就是国家与被告<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双边对话空间,在其中,双方通过平等对话、交涉而取得整合性结论,既能够提升司法活动的透明度,增强司法结论的说服力,又能够克制司法主体的恣意与任性,避止"权力一方说了算"的"国家垄断"。如果可以说立罪
.
6

剖解德日刑法学犯罪论体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mm1209
  • 文件大小42 KB
  • 时间2022-01-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