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panese encephalities
流行性乙型脑炎
1、什么是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又称日本乙型脑炎,或简称为乙脑,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多种动物感染。人、马、猴等表现为脑炎症状,猪表现为流产、死胎和睾丸炎,其它家畜和家禽表现为隐性经过。
传播媒介为蚊虫,夏秋季节流行。
一、概述
2、为什么叫乙脑
人的乙型脑炎1871年最先发生于日本,发生于夏秋季节;当时冬春季节还流行一种昏睡性脑炎,为了区别起见,将发生于冬春季节的脑炎称为流行性甲型脑炎,将流行于夏秋季节的脑炎称为流行性乙型脑炎。
本病分布很广,主要在亚洲各国发生,东南亚地区的日本、朝鲜、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及我国都有发生,人畜共患,危害甚大,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需要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也是我国重点防制的传染病之一。
二、病原学
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血凝性:球形,有囊膜和纤突的RNA病毒,纤突具有血凝活性,能凝集鸭、鹅、鸽子、绵羊和雏鸡的红细胞。
增殖:病毒能在鸡胚卵黄囊、鸡胚成纤维细胞、猪肾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上增殖。
病毒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肿胀的睾丸里,在感染动物血液里存留时间很短。流行地区的吸血昆虫,特别是库蚊、伊蚊体内可分离出病毒。
抵抗力:抵抗力弱,常用的消毒药有良好的消毒作用,如3%来苏儿、石炭酸可于数分钟内杀死病毒。高锰酸钾、福尔马林、升汞等亦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对氯仿、乙醚、酒精、丙酮、胰酶等也敏感。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易感动物:
人、猪、牛、羊等均易感,猪的发病日龄与性成熟期相吻合,大多6月龄左右发病,而人多发于10岁以下儿童,3-6岁发病率最高。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病动物和隐性动物为传染源,流行地区带菌率很高,猪、牛、马血清阳性抗体率在90%以上。由于猪感染后病毒血症的时间较长,且猪分布广,饲养数量多,易被吸血昆虫叮咬而扩大传播,成为主要的增殖宿主和传染源。
猪——蚊——猪——人和其他易感动物
传播途径:
通过蚊虫的叮咬传播,库蚊、伊蚊、按蚊属中的许多蚊虫(尤其三带缘库蚊),蚊不仅是传播媒介,还是病毒的贮藏宿主,病毒在蚊内增殖5万-10万倍,并且可随卵传给后代。
季节性:
7-9月的夏秋季节多发,南方(华南)提早1个月,6-7月;华北和东北推迟1个月,8-9月达到高峰。热带地区,本病全年发生。
日本乙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