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国际货币体系
第一节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第二节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三节欧洲货币体系
第四节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上海金融学院
简介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采用的一系列安排和惯例,以及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一套规则和机构。
内容
1、国际收支及其调节;
2、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比价的确定;
3、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包括储备资产的数量及构成;
4、国际金融市场与资本流动;
5、国际货币合作的形式与机构。
上海金融学院
类型
划分货币制度的标准
①以汇率为标准
A、固定汇率制度;
B、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C、自由浮动汇率制度。
②以国际储备形式为划分标准
A、金本位制度:以黄金充当国际储备;(19世纪~一战前)
B、信用本位制度:某一国或几国通货创造出信用,其它各国认可的信用工具来充当国际储备;(1976~今)
C、金汇兑本位制度:以黄金和某一国通货及国际信用工具共同为国际储备。(1944~1973)
上海金融学院
国际金本位体系
特征
1、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
货币以黄金表示其价值,货币当局规定货币的法定含金量
金币自由流通,黄金可自由输出输入
货币发行数量受黄金储备数量限制,金币与银行券之间可无限制自由兑换
金币为无限法偿
2、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他们各自的含金量比决定,黄金输送点为汇率波动上下限
3、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Hume,1752,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上海金融学院
缺陷
1、黄金供应和储备的有限性限制了货币供应,难以适应经济增长和科学技术革命的需要
2、牺牲国内经济,国内矛盾上升
3、金本位制实行的条件会因衡而被放弃。
4、金本位时期的价格波动与世界黄金产量波动直接相关
上海金融学院
金本位的崩溃
1、1914一战爆发
黄金禁运,纸币停止兑换黄金
严重的通胀,货币黄金可兑换性被禁止
1915~1922,世界黄金生产下降了1/3
2、战后初期
1922年,经济与金融会议
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
3、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1931年国际金融危机
抵御危机袭击
1931年,英国放弃金本位制
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法郎集团
上海金融学院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7月,44个同盟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布雷顿森林市(Bretton Woods)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商讨重建国际货币秩序。在这次会议上产生的国际货币制度因此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上海金融学院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1、规定了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与美元挂钩
2、实行固定汇率制
3、IMF向国际收支赤字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以协助其解决国际收支困难
4、逐步废除外汇管制,取消歧视性的货币措施
5、制定了稀缺货币条款
上海金融学院
(1)“一固定”即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1盎司等于35美元;
(2)“双挂钩”是指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其他国家货币通过与美元的直接挂钩达到与黄金的间接挂钩;
(3)“上下限”指的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原则上汇率一经确定不得变更。汇率的固定只是相对的,并不是纹丝不动。该协定规定:各价上下1%波动(%);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五个特点:一固定、双挂钩、上下限、政府干预、允许调整
上海金融学院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五个特点:一固定、双挂钩、上下限、政府干预、允许调整
(4)“政府干预”是指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便保持外汇市场的稳定,使它不致背离平价过远;
(5)“允许调整”是指当一国的经济状况发生根本性变化,汇率不可能通过干预的方式得以维持时,在基金组织成员国85%以上投票通过的前提下,允许该国货币公开升贬值。
上海金融学院
【经济学课件】第九章国际货币体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