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jiāo xué)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及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具体目标,并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了解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能力目标:
教学(jiāo xué)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及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具体目标,并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了解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能力目标:
能正确合理分析我国的经济状况,能从各个片面的经济发展中看到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树立强烈(qiánɡ liè)的社会责任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活动中去。
第1页/共19页
第一页,共20页。
教学重点(zhòngdiǎn)、难点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2、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3、对科学发展观涵义的全面理解以及在经济发展中如何真正(zhēnzhèng)贯彻科学发展观。
第2页/共19页
第二页,共20页。
讨论(tǎolùn)分析
1、 什么(shén me)是小康社会?怎样才能更好地建设小康社会?
2、 怎样理解我国经济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第3页/共19页
第三页,共20页。
一、全面(quánmiàn)建设小康社会
第4页/共19页
第四页,共20页。
(一) 全面建设(jiànshè)小康社会的特征
1、 标准较高,人民生活全面提高。
2、 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和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3、 改变发展不均衡局面,缩小城乡(chénɡ xiānɡ)、中西部的发展差距,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
第5页/共19页
第五页,共20页。
结婚(jié hūn)四大件
50年代(niándài)
70年代(niándài)
80年代
第6页/共19页
第六页,共20页。
第7页/共19页
第七页,共20页。
怎样(zěnyàng)认识西部大开发工程 ?
第8页/共19页
第八页,共20页。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jīngjì)目标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jīngjì)又好又快发展。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第9页/共19页
第九页,共20页。
2、基本实现工业化。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gènjiā)完善、更具活力、更加(gènjiā)开放,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第10页/共19页
第十页,共20页。
3、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基本形成城乡、区域协调互动(hù dònɡ)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
4、稳步提高居民消费率。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同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第11页/共19页
第十一页,共20页。
二、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全面(quánmiàn)小康
第12页/共19页
第十二页,共20页。
第13页/共19页
第十三页,共20页。
(一)中国特色(tèsè)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1、城镇化是解决农村剩余人口转移,促进农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同时(tóngshí)也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农村发展的目标。
3、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第14页/共19页
第十四页,共20页。
(二)中国(zhōnɡ ɡuó)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xīnxíng)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第15页/共19页
第十五页,共20页。
第16页/共19页
第十六页,共20页。
(三)产业结构(chǎn yè jié ɡòu)的调整与优化
第一,要用创新的理念推进工业升级裂变。在扶持农用工业,实现以工补农、促农的同时,运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二,要用工业的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学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