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1 江 南 (汉乐府)
江 南 可 采 莲,
莲 叶 何 田 田!
鱼 戏 莲 叶 间。
鱼 戏 莲 叶 东,
鱼 戏 莲 叶 西,
鱼 戏 莲 叶 南,
鱼 戏 莲 叶 北.
译文:江南又到了可以采目,更 上 一 层 楼。
[注释]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太阳变白,挨着山峰西沉.“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入海。这两句画面壮丽,气势宏大,读后令人振奋。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到达的地方,唯一的方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这首诗由两联非常工整的对仗句组成。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和“黄"两个色彩相对,“依”和“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原址在山西永济县,黄河中的一个小岗上,后被洪水冲没。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山名)下瞰大河。"可见冲没是宋以后的事了。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绛县).唐代诗人
8.春晓 (唐)孟浩然
春 眠 不 觉 晓,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花 落 知 多 少。
{译文] 春天夜短,不知不觉地睡到了天大亮。醒来听见外面传来鸟儿欢快的、婉转的歌声,想到了昨夜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在风雨飘摇中有多少花儿被摧残打落.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9.凉州词 (唐)王翰
葡 萄 美 酒 夜 光 杯,欲 饮 琵 琶 马 上 催。
醉 卧 沙 场 君 莫 笑,古 来 征 战 几 人 回。
[注释]1、凉州: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是戍边的要地。2、葡萄美酒:指西域盛产葡萄,可酿制美酒。3、夜光杯:传说中用白玉做成、夜间能发光的酒杯。这里泛指珍贵精巧的酒杯。4、催:催促。5、沙场:旷沙平野。后多用来指战场。 [古诗今译] 甘醇的葡萄酒装满了夜光杯,刚准备喝时马上传来琵琶的促催声。我醉倒在沙场上你不要见笑,自古以来出征打仗的有几个人还能回来?
[简析] 这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名作。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意思是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葡萄美酒”,是以葡萄酿造成的美酒;“夜光杯”,指一种光能照夜的白玉琢成的酒杯。此句以奇丽的彩笔描绘出豪华的场面,并富有西域的特色。次句“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开怀畅饮,突然,铮铮琮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琵琶是西域盛行的乐器,诗人用来渲染西域色彩。“马上催”的“催”字有不同解释,有的说是催饮,有的说是催人出征,或解释为急促弹奏之意。从全诗风格来看,还是以催饮为宜。三四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在酣醉时的劝酒词,是说,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有的认为是极为悲哀之词,有的认为是略带悲凉之意,但从盛唐时期将士们的豪情及全诗的风格来看,似不宜有忧伤情绪的。
10.出塞 (唐)王昌龄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山。
【译文] 照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假设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题解]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慨。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期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顿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5)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