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山海经作者:鬼魅魍魉第1 部分序言山海经是中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山海经》全书十八卷, 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 共约 31000 字。记载了 100 多邦国, 550 山, 300 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 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山海经》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华腹地的山川宝藏, 特别是一些异鸟怪兽、奇花异石, 见所未见, 闻所未闻。其中《海外经》介绍了传说中的海外异国, 如双头国、三首国、女子国、丈夫国、大人国、小人国等国的风俗习惯, 更是奇中有奇, 不但使人赏心悦目,而且能使人增长很多知识。西汉武帝的时候,有人给皇帝贡献了一只奇异的鸟,拿各种食物喂它,但它都不肯吃。著名文人东方朔看见这只鸟, 就说出了它的名字, 又说它应当吃什么。一试验, 果然就像东方朔说的。皇帝问东方朔怎么知道的, 他说《山海经》中有记载, 看了自会知道。到了汉宣帝时,上郡某地的一个石室塌陷,有人发现里面的石壁上刻画着“反缚盗械人”的图像,传说开来,但无人知晓何意。大学者刘向却指出这是“贰负之臣”。皇帝问他怎么知道的,刘向也回答是从《山海经》上看到的。皇帝大惊,朝臣哄动,于是出现了一股阅读《山海经》的小热潮。到了东汉明帝时,有一位水土工程专家叫王景,因治理河渠有功绩,得到皇帝的赏赐, 礼物中竟然有一部《山海经》。而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一生不为五斗米折腰,却折服于《山海经》, 曾一口气写下《读< 山海经> 十三首》诗, 留传至今。其中的第一首诗就表达出他读《山海经》后快乐兴奋的情绪和通晓天下的效果:“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产生于明代的章回小说《封神演义》和清代的长篇小说《镜花缘》,读者往往被其中的神奇故事所吸引, 从而对作者的丰富想象力佩服不已。但可知道, 书中的故事素材和艺术构思,不少是取自《山海经》的,而作者的想象力也多受《山海经》的启发。如此等等, 《山海经》的魅力自当不言而喻。那么, 具体的魅力何在呢?在于《山海经》丰富而神奇的内容, 举凡当时人所能听到的、所能见到的、所能认识到的、所能想象到的一切事物,无不记载。如大大小小的山丘河流, 形形色色的花草树木,神里神气的半人半神,怪里怪气的半人半兽,瑰丽多彩的金石矿物, 奇形怪状的禽鸟野兽, 变化莫测的神话传说, 各种各样的国家人民, 神秘的祭祀, 古怪的装束, 奇异的病症, 灵验的药物, 味美的食物, 毒人的野味, 超乎常理的日月, 高出常情的工艺,上古帝王的世系,传闻不一的古史?? 简直就是古代的百科全书。就因为《山海经》是一部综合各种知识而显得庞杂的古籍, 所以, 自古以来对它的性质众说纷纭,而对它做的目录学分类也不统一。西汉刘歆在《上< 山海经> 表》中论其性质说: “内别五方之山, 外分八方之海, 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 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 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看作是地理书。此后的历代史籍目录颇有同其说者,如《隋书· 经籍志》等, 就把它列入地理类。东汉班固在《汉书· 艺文志》中, 把《山海经》归入数术略形法家之类,看作是巫卜星相性质的书。此后也不乏同其说者,如《宋史· 艺文志》就把它列入五行类。明朝胡应麟在《四部正讹》中说:“《山海经》,古之语怪之祖。”看作是神怪之类的书。清朝官修《四库全书总目》在辩驳了诸家的说法和归类后, 认为“核实定名”, 应是“小说之最古者”, 又看作是小说性质的书。清末张之洞在《书目答问》中,把《山海经》列入古史类, 则看作是史书。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山海经》称作“古之巫书”。就《山海经》的性质及其成书来说,鲁迅的论断是确定不移的。《山海经》确是古代的巫书, 是一代一代的巫师把所见所闻通过口耳相传, 积累而成。很早以前, 巫史不分, 是具有世袭性和专业性身份的一群人。他们是那个时代学识广博的知识分子, 主持山川神灵的祭祀典札, 接触各种人物, 相互交往频繁, 享有交流吸收各种文化知识的优越条件, 负有传递保留各种文化知识的重大责任。他们的社会地位较高, 主要充当氏族首领、部落酋长和奴隶主的高级顾问。为了让一般的人信服自已、崇拜自己, 巫师们就要尽量表现得见多识广。于是, 他们努力积累文化知识, 采掇奇闻异事, 使掌握的文化知识代代地增加。后世的人把巫师们口耳相传的知识加以整理记录, 就成为《山海经》所依据的原始资料。到了战国时期,有人把这些性质相似而杂乱无章的资料编撰成文, 《山海经》就产生了
(白话版)山海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